【九宫文学】名家栏目《桃花谷里的新农人》

云上通山客户端   2025-03-25 15:25  

桃花谷里的新农人

作者:孔帆升

2016年冬,在外闯荡多年的徐初习带着积蓄回到通山。当多数人选择外出务工时,他却盯上了城郊的荒山:“城里人更爱亲近自然,茅田离县城仅 15 分钟车程,发展采摘游正当时。”这个决定得到家人拥扩,徐初习更认准了方向 —— 通山水果种类丰富,唯独规模化桃园尚未出现。

回乡后,他承包了200亩荒山,从改良土壤开始。2019年冬天,3万株桃树苗扎根瘠薄的红土地。为提升品质,他多次赴浙江奉化学习种植技术,引进“ 春晓”、“沪520”、“早黄玉”、“蟠桃”、“黄蟠”、“油蟠”、“锦绣黄桃” 等优质品种。如今,北区桃园已形成“早中晚 ” 熟期搭配,采摘季从5月持续到9月。到了采摘季,果园里热闹非凡,游客们提着篮子,穿梭在桃林间,亲手摘下饱满多汁的桃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阳春三月,桃花谷的桃花盛开,踏青游园的人像蜜蜂采蜜一样奔赴。沿着石板小径步入桃林深处,耳畔传来潺潺流水声,中宁寺的钟声,桃林的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30亩生态鱼池如翡翠镶嵌林间,白鹭掠水而过。“桃树间距3米,树下套种紫云英固氮,鱼池里的鱼粪又是有机肥。” 徐初习边走边介绍,2000只散养土鸡在桃林间悠闲踱步,构成独特的生态循环系统。

每到周末,武汉、咸宁等地的游客驱车而至。孩子们提着竹篮采摘鲜桃,家长们在鱼池边垂钓,老人们则沿着水库绿道漫步,也有去中宁寺玩的。“有位武汉游客一次充值3000元消费券,说要带全家来体验四季农趣。”徐初习的手机里存着数百条游客留言,“逃离城市喧嚣”“ 找回儿时记忆” 的评价让他倍感欣慰。捉鱼摸虾,撒网钓鱼,赏花摘桃,挖野菜,这是桃花谷给人的田野乐趣。

桃花盛开到桃园采摘季的清晨、中午或晚上,徐初习的抖音直播间会开播。镜头扫过挂着露珠的鲜桃,展示套袋、疏果等农事操作。“这个品种叫黄金蜜4号,甜度能达18度!” 专业讲解加上现场试吃,直播间人气飙升。去年开园当天,3000斤鲜桃通过直播售罄,团购订单接踵而至。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的桃园年产6万斤桃,每斤售价15元,一年收入可达50万 。

“抖音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乡村旅游的窗口。”他准备策划明年搞 “春日赏花季”“暑期亲子游” 等主题活动。这些年通过短视频传播后,带动周边农民务工收入。最忙时,每天有 20多名村民参与套袋、采摘,63岁的王婶单日套袋 3500个,日收入超过白领。

在中宁寺旁的文化长廊,徐初习笑道:“我们这里的桃子有故事,中宁寺的桃子带着佛陀的祝福!”站在新建的观景台、桃花谷打卡走廊上,他指着远处正在铺设的绿道说,“等这条环湖路修好,咱们的桃花谷会更美。”

暮色中的桃林披上金纱,徐初习的身影与晚霞融为一体。这个新时代的新农人,正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让曾经的荒山变成了百姓致富的 “金山银山”。

作者简介:孔帆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通山县作协名誉主席。在《人民日报》《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长江文艺》《芳草》《短篇小说》《青年作家》《散文百家》《解放日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

《渐行渐远的瓦》选入全国高中语文教材,《冬日素描》等多篇散文入选多省语文试题,入选年度散文选本。获全国党报副刊作品奖等多项奖。出版有《盛在碗里的乡情》《秋是天空飘落的心情》《旧光线》等作品集。

https://img.cjyun.org/a/10134/202310/4488fb379b842b466a17794c2215a3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