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板桥脱贫底气

2017-11-08 09:48  

通讯员汪琼辉、于兵报道:“每周二是例会时间。”1日,大畈镇板桥村妇联主任吴瑞芬介绍,除了例会,村里还对村委班子成员工作进行严格考核。

“加强村班子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更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这是新任驻村工作队队长胡长学带来的新变化。”村支书刘鹤鸣如实告诉笔者。

近年来,在省纪委监察厅的大力帮扶和其精准扶贫工作队的悉心指导下,板桥村干群同心,埋头苦干,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将一个库区贫困村一步步打造成风景如画的新型生态产业示范村。

村子发展了,但还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彻底断“穷根”?今年来,新一届驻村扶贫工作队开了一剂“新药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在该村的广播室里,大畈镇驻村干部小于正准备着当天要播报的文稿,涵盖了十九大最新政策、村政务信息、种养技术、扶贫惠民政策等多方面内容。

“广播员的挑选有几条‘硬指标’。”村副主任章勋安介绍,入选的广播员需符合党员身份、政治觉悟好、音色佳等条件,每天播报的内容需经镇政府审核。

板桥村广播站是新一届驻村扶贫工作队在省纪委监察厅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打造的全省首个村级广播“户户响”工程,共设有26处播放点,实现了全村16个自然 湾收听全覆盖。播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自10月24日正式开播以来,在每天30分钟的时间里,广播站向全村379户村民播送了十九大精神解读、板桥新 闻、村务动态等信息,在群众中反响强烈。

“每日忙于农事没时间看电视,有了广播,在不耽误农事的同时又了解了国家政策,也大大方便了群众,挺好的。”说起村里新装的小广播,四组村民刘雪景赞不绝口。

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胡长学表示,广播的全覆盖拓宽了板桥村民了解信息的渠道,逐步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从而在物质脱贫的基础上,纵深推进精神脱贫。

“今年,村里举办了一个多星期的培训班,邀请育才学校的老师为村民讲解种养技术,反响很不错。” 村支书刘鹤鸣说。

刘鹤鸣说的培训班依托“农民夜校”这一平台,是省纪委监察厅驻村扶贫工作队为推动农民创业培训与农村文化大繁荣援建的一个培训与文化休闲的综合项目。该项 目总投资150万元,可同时容纳150人,供村民在工余时间免费集中学习农时农事、道德法治、生产技能等知识。与此同时,对贫困群众开展专门的脱贫培训, 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普遍掌握1至2项实用技能,培养脱贫典型和致富能人,带动更多群众自力更生、脱贫“摘帽”。

村委会墙上“行端好比松傲雪,贪念犹似蚁决堤”的壁画时刻警醒着为官者要“廉政”;板桥的街道巷落,建筑墙体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家风”的宣传漫画,卫生、农技宣传标语规范着村民的言行,引导着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家乡这几年变化很大,村貌变美了,腰包也鼓了,更重要的是群众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了。跳跳广场舞、图书室里读读书,还能不时参加农技培训,小日子滋润着咧!”返乡创业青年小刘高兴地说。

如今的板桥村,在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期的当下,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潜意识已在当地村民心中悄然形成。

“山通水富党旗红,灵秀板桥幸福家”,不仅仅是刻在村委会大厅墙面上的14个大字,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板桥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