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通山:开启绿色发展新征程 实现山通水富新作为

2018-01-15 10:03  

明创基科技

富水湖碧波荡漾

果匠小镇

建设中的南林工业园

金欧米木业

2017年,通山县积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拼博,创先争优,全县经济社会保持稳健快速发展势头。前三季度,项目建设全市考核排名第二,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靠前,四季度冲刺速效兼顾、力道十足。预计全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5%、7.2%、1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4亿元,外贸出口1600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2%和1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0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94元,均同比增长9%。

1 “三抓一优”力度空前

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全民招商引资年、优化环境问责年”活动,突出招商引资“第一力度”,健全更加惠商、便商政策机制,深入开展主职招商、全民招商、专班招商、以商招商,形成时时抓招商、事事为招商、人人勤招商的生动局面,水晶工业园和科奥工业园实现满员生产,全年招引项目273个,到位资金102.9亿元,引进总部经济企业230家;投资25亿元的富水湖综合开发、投资20亿元的新型竹基复合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坚持领导挂帅、专班包保、挂图作战、问责问效,扎实推行多证合一,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新开工项目54个,在建重点项目172个,项目早开工、快推进热潮迭起。

2 特色产业持续壮大

清洁能源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九宫山风电税收贡献有力,中电电气燕厦光伏电站一期建成、二期积极推进,大幕山风电开工,太平山、白岩山风电完成测风,1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列入省专项规划。工业项目建设全面加快,金欧米、明创基、创盛光学等15家企业密集建成投产,新增规上企业4家;充分发挥担保融资、县域调度资金杠杆作用,帮助103家企业融资,支持28家企业技改,旭阳工贸、新亿通等一批企业实现产能、利税倍增;星光玉龙、景源生物等骨干企业产销有力。农业特色化、融合化发展加快,新增油茶、楠竹等经济林4.5万亩,新发展孔雀、枇杷等特色种养基地116个,建成休闲农业示范点165处,果匠小镇、孔雀山庄、大畈枇杷观光采摘园入选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新增农产品商标12个、“三品一标”产品认证18个,闯王砂梨、通山香榧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坚持全域旅游路径,九宫山5A创建进入实质性阶段,云中湖综合体、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赏花游、避暑游、体验游持续火热,全年接待游客7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亿元,成功入选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电商物流产业加速发展,村级电商服务站覆盖率达56%,农村网购交易额突破9.7亿元。

3 乡村发展形势喜人

南林桥镇拓展空间、兴工强镇成效显著;石门村扶贫开发速效兼收、来势看好,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多个美誉。洪港镇以项目为抓手,工业发展势头强劲,边贸持续繁荣;西坑村超前规划、精细管理,成为生态和谐发展样板。大畈镇种、采、加、游融合发展,获评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板桥村多年精准扶贫成效集中涌现,继入选全省十面红旗村后,又入选全国文明村。通羊镇、大路乡围绕 “三抓一优”,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服务项目建设贡献突出;九宫山镇特色种养、瓜果采摘、竹艺加工发展势头持续,旅游驿站功能进一步健全。厦铺、闯王、黄沙铺、杨芳林等乡镇深入挖掘产业特色、人文资源和生态禀赋,观光体验、生态旅游亮点纷呈,酱品小镇、萤火虫小镇特色突显。燕厦乡、慈口乡围绕富水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出实招、办实事,橘渔品牌更响。

4 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实施创园项目32个,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塘下路口改造等一批市政工程建成投用。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倡导机关单位社区常态化开展“周五大扫除”,居民小区、背街小巷卫生死角治理成效显著。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城市执法管理不断加强。富水库区南岸公路、闯王镇至石龙峡至闯王陵旅游公路推进加快,106国道改造升级全面启动,咸九(通山至武宁)高速推进顺利,和平大桥即将竣工,实施公路生命防护工程458公里,新建改造中低压电网527公里。除险加固水库9座,关闭小型污染企业40家,淘汰黄标车304台,恢复治理地质灾害、矿山13处,省市交办突出环境问题和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销号。推行“河(湖、库)长制”,实现组织、责任、制度、措施四到位;着力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完成绿满造林20万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位居全省第九,汪家畈、石门等12个村入列全省绿色示范乡村。

5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县一中改扩建等一批教育基础设施顺利推进,新招录教师261名,中考质量、高考上线人数明显提升。新中医院完成一期主体工程,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和“国医堂”建设全覆盖,172个村级卫生室完成“五化”建设,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性别比明显下降。新建村级文体广场40个,闯王文化园、圣庙家庭家风家教基地建成对外开放,王明璠府第、江源王氏老屋等一批古民居得到修缮保护。群众文体活动异彩纷呈,文学艺术创作空前繁荣。“云上通山”“户户通”“村村响”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改革稳步推进。金融服务经济发展、支持精准扶贫力度持续加大,受到省政府表彰。扎实推进平安建设,狠抓严打整治、治安防控,社会持续稳定,各类安全事故明显下降。“七五”普法形式多样,深入人心。率先完成妇联组织改革,经验全省交流。工会、共青团、残联、科协、工商联等群团组织改革成效显著,青少年、关心下一代、老龄事业全面发展。国防、人防、消防等工作有新进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应急处置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气象、工商、统计、质监、产品检测等服务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供销、档案方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6 精准扶贫和社会保障不断加强

深入实施10种产业扶贫模式、10大扶贫工程、10项扶贫政策,探索“三双”扶贫机制,5000余贫困户通过发展“双产业”、享受“双保险”、实现“双脱贫”;全县13677人脱贫,14个贫困村出列。改造城市棚户区2909套、危房1875户,易地扶贫搬迁3152户,移民避险解困906户、4198人。发放创业、扶贫贴息贷款1.5亿元,新增城镇就业62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36%。城乡医保、养老保险覆盖率不断加大,机关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和老龄补贴标准,发放救急救助、抚恤补助和残疾人补贴7370余万元,改扩建农村福利院、幸福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个,村级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20个。财政民生支出达到25.1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85.1%。全面落实军休人员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7 政府效能显著提高

一是办妥了一批过去想办还未办成的大事。拆除网箱围汊,富水湖重现碧波荡漾、山水一色的美丽画卷;采取PPP模式融资建设文体中心,2018年底有望建成开放;治理通羊河,行洪能力明显增强;九宫山游客中心船埠入口公路全线开通;群众期盼多年的富水库区南岸公路建设正酣;多年想抓未抓的“禁鞭”“禁麻”全面拉开帷幕。

二是推动了一批过去推而未动、久建未成的项目。城区隧道路即将通车,将有效缓解老城区拥堵问题;南林工业园建设加速推进,创造了“通山速度”;南林桥镇南中畈花卉园建设规模初现;满园春色颐养小镇项目重启动工;城区迎宾路小学项目正抓紧建设,明年有望建成开学。

三是化解了一批影响和谐、不利稳定的信访个案。创新推行县领导坐班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帮难解困等工作机制,安排专项解难资金,对一批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重大信访疑难个案进行化解。

2018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协调推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构建现代经济结构体系为重点,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三抓一优”,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打响打赢“三大攻坚战”,持续快速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开创“山通水富、绿色发展”新局面。

2018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减贫1.9万人,出列贫困村14个,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完成市定节能减排任务。

2018年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紧抓“一个重心”,在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上再创新业绩

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是省委、省政府对咸宁的新定位、新厚望。通山作为咸宁版图面积最大的山水资源大县,必须在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中作出新的贡献和作为。

加快发展特色低碳工业。坚持把绿色能源工业作为主攻方向,重点抓好中电电气燕厦光伏二期,大幕山、太平山风电等项目建设;继续做好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黄荆口水库以及三界、雨山等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持续壮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加快培育特色生态农业。既注重特色水产、特色水果、特色瓜菜等新兴板块扩张,也注重孔雀、黑山猪、豪猪、鹊山鸡、蜜蜂、中药材等特种板块发展,更注重楠竹、油茶、茶叶、柑橘、枇杷、猕猴桃、生猪等传统板块改造和壮大。

加快创建特色全域旅游。重点围绕“一心两轴三极四带”旅游布局,着力提升中心城区旅游服务功能,加快106国道、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开发。着力构建九宫山、隐水洞、富水湖“三极支撑”,大幕山、闯王文化园等“多点辉映”,乡村旅游全域覆盖的发展格局。

二、激活“两个引擎”,在项目攻坚和改革创新上务求新突破

坚持把项目投资作为统揽与抓手,通过改革创新解套松绑,以超常之力、超常之举、超常之法,推动投资、创新共生迸发、齐头并进。

千方百计扩大项目投资。坚持把深入实施“三抓一优”作为第一抓手、第一作为,全县动员、全民出力、全线出击。在招商引资上,充分发挥商会、企业等社会组织作用,发挥政府专项资金导向作用,大力开展“百日招商竞赛、千人招商大会战”。进一步优化项目服务,缩短流程,简化手续,确保项目审批、证照手续办理少快好优,力促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加快建设、建设项目早日建成。

千方百计深化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在继续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基础上,深化要素市场化资源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坚决破除壁垒,为市场松绑、为发展腾位,逐步建立更加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机制体制,不断降低实体发展、项目建设成本。

三、打赢“三大攻坚战”,在共建共治和谐共享上再加新力度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打好“三大攻坚战”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分点突破、合力攻坚,营造生态良好、安定和谐社会局面。

打赢生态保护攻坚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严格按照中央省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要求,突出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对中央、省市交办和电视问政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开展回头看,对整改成效再巩固、再提升,确保整改一处、绿化一处、美化一处。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县上下再加力度、再上措施,营造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精准扶贫声势和氛围。坚持脱贫与预防返贫“双棋并举”,确保贫困村真出列、贫困户真脱贫。

打赢风险防范攻坚战。深入推进 “平安通山”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切实增强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着力提升金融风险防控处置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拓展“四个空间”,在美化家园和城乡融合上实现新提升

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是实现新发展、开创新生活的重要一环。要始终坚持绿色引领、特色发展、城乡协调,不断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增强园区承载力。继续举全县之力推进县城西拓计划,按照“一年抓起步,两年出样板,三年初见效,五年成规模,十年基本建成”工作思路,推进南林工业园建设,力争通过5至10年,建成以通山大道为主轴的工业走廊、增长之极、未来之城。

提升城市吸附值。强化中心城区建设规划的刚性约束,坚决按规划布局、建设和管理,切实做到一张图纸管到底;强化城区建设审批管理,坚持审批一支笔,严治未批先建、批后乱建行为。围绕“五城同创” “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全面启动新城大桥改造,新老城区停车场、垃圾中转站、供水复线等一批重大市政工程建设。

改善镇村宜居度。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争项目、抢投资,着力推动镇村改善设施、美化环境、发展产业,提升宜居度。继续做好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积极申报创建一批美丽宜居村庄、生态文明村庄。

开拓特色小镇新空间。抢抓特色小镇发展新机遇,依托杨芳酱品、大畈枇杷、厦铺萤火虫、慈口渔橘、燕厦红色文化、九宫山东西港民宿民院等特色资源,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特色小镇。

五、夯实“五个基础”,在强基固本和改善民生上展现新作为

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行便民之举,多施利民之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

改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闯王镇至石龙峡至云中湖、闯王镇至闯王陵、马桥至洋湖等一批交通路网项目建设。实施农村“五小”水利基础设施维修养护、富水干流防洪治理、小水库除险加固、农业高效节水工程,修复河流水毁设施,让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利。

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办学,努力破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实施人才招引工程,重视开展科普宣传,支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丰富文化生活。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力争总投资2.2亿元的县文体中心建成投用,图书馆完成整体搬迁,健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计划、全民阅读计划,推动图书、文艺、体育下基层,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体育运动、文艺展演,大力开展书香单位、书香社区、书香家庭创建,打造书香通山。

强化民生保障。加大贫困人口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加强房地产市场培育监管,着力构建价格适宜、供求平衡、物业规范的住房体系,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和就业工作,推进城市福利院、光荣院和农村福利院建设,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事业,加大退役军转人员管理保障力度,不断提升民生福祉。

抓好便民服务。加强县乡(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便民服务全覆盖,让群众办小事不出村,办大事不出镇。形成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便民服务大厅为纽带、村便民服务室为基础的政务服务体系。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4/201801/73a4de35dbd2738a9432635f2840e21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