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首次,我县知名女作家倪霞作品欣赏会在香城泉都举行

2018-03-12 14:33   唐尚伟

云上通山报道:(全媒体记者 唐尚伟)创作有温暖,文字定花开。3月10日上午,咸宁市作家协会第四期作品欣赏会在市新华书店举行,这一期赏读的作品是来自通山女作家倪霞的新作《通山,看得见的温暖》。

本次作品欣赏会是市作协举办本地作者作品欣赏会以来,首次辐射基层县作协作者,也是通山首部作品登临欣赏会,接受文学评论名家、朗诵艺术名家的精彩点评和深情演绎。

(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委员、《通山,看得见的温暖》序言作者王亲贤)

作品欣赏会上,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委员、通山籍人士、《通山,看得见的温暖》序言作者王亲贤首先对作品进行解读。他说,这部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笔者总是笔触深深地扎根于脚下这片热土,记录着通山的人物与事件、通山的历史与现实,特别是在《通山,看得见的温暖》一书中体现得更为充分。作为基层作家,文学地理意识应该成为我们创作的自觉,因为只有扎根基层,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 市文联、作协主席李专)

(评论家协会主席陈国和)

市文联、作协主席李专指出,作品欣赏,不是自我陶醉;欣赏作品,不是互相吹擂。通过点评,可以让作者更加认清自身的潜能与不足,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创作方向;通过诵读,可以让大家感受文学之大美,对今后在写作时营造语境、增强语言美感大有益处。

(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主席孙和平)

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主席孙和平、副主席刘红玲对倪霞的作品进行了精彩解读和朗诵,市评论家协会主席陈国和、副主席李继伟对作品进行全面点评。

为了参加我县作家作品首次参加全市作品欣赏会,县作协组织了专业团队参加旁听,县作协主席廖双河介绍说,在推进文化大繁荣、增强文化大自信的今天,我认为,倪霞文学创作上的“三棵树精神”,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一是创作应持之以恒,你不当常青树,就只能当落叶松。如果创作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既无计划又无目的,就不能写出好作品。没有数量,难有质量,不操练,难熟练。精品力作,都是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产生的。文学是“愚人”的事业,作家都是“苦行僧”;二是创作要接牢地气,你不当枫杨树,无视生养你的厚土,不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总是眼高手低,试想,不写好“通山故事”“咸宁故事”,又何谈写好“湖北故事”“中国故事”?三是创作要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你不当风景树,总是去痴迷于个人的卿卿我我,去关注虚无穿越演绎,把文学当作自我消遣的手段,把作品当作谋利的工具,那么文学的服务功能何在?作家的自身价值何在?所以,只有满怀常青树型的创作激情,坚守枫杨树型的创作方向,结出风景树型的创作成果,才是有温度的创作,才是有温暖的创作,才能为山通水富、绿色发展,繁荣通山文学事业创作作出新贡献。

据了解,倪霞是通山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八十年代开始涉足文坛,从事文学创作30余年,一路走来成果丰硕,先后出版散文集5部、长篇小说1部,出版作品近两百万字,40万字抒写三代母亲的长篇小说《玉竹谱》即将完成。

编辑:葛素文 责编:徐微 编审:乐有钦 唐尚伟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4/201803/82cc382064828211e79d863ba40a6cfe.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