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石汉平 | 回家

2018-03-19 15:57   石汉平

不知道为什么?今年特别想家。早就计划今年春节要提前回家,爸爸妈妈也每天3、4个电话问我何时回家,但是我一直未能确定具体时间。在排定春节前的最后一台手术是2月9号后,我托朋友购买了2月10号的G403次高铁,回家!

2月9号晚上,收拾完行李、定好10号早晨6点的闹钟、洗漱完毕后,自己破天荒地10点上床睡觉了。或许是上床太早了、或许是激动,自己在床上辗转伏枕、久久不能入睡并不断醒来,12点醒来一次、凌晨1点醒来一次、3点醒来一次、5点醒来一次,每次醒来后都要开手机看时间、怕手机闹钟不响、怕睡过了头。5点醒来后,在电脑上工作了一会儿,不到6点就提早出发去了北京西站,担心路上有什么意外,担心各种各样的事情影响行程。实际上,从我的住所到北京西站步行只需10分钟,到达北京西站时刚刚6点、离开车时间还有2个小时。翻开随身携带的《2016中国年度短篇小说》,希望缓解焦躁的情绪,但是无法安心阅读,只能在候车室闭目等候,不时睁眼看看墙壁上的时钟,时针走得真慢。

7点35分,开始检票进站,自己急急忙忙往前赶,终于踏上了回家的征途。坐上自己的座位后,自己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心情与前明显不同,安定了许多。可能是司机看出了我们的归心似箭,7点58分,高铁比既定发车时间提前2分钟驶出北京西站。4小时17分钟的行程本不算久,但是自己觉得特别的长。上车后即要了一杯咖啡、开始校对《肿瘤营养石汉平2018观点》一书的清样。如果没有事情做,我真不知道如何熬过这4个小时的时光,或许会以2片安定把自己放到。

下高铁后,自己冲到了下车旅客的最前头,想立即上汽车回家。由于沟通不畅,我与司机分别在武汉高铁站东、西广场等候对方。12点50分自己终于坐上了回家的汽车。打开高德地图、查询路线,需要2小时10分钟。自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向司机问这问那,要求司机找最快、最短的路线。然后带上耳机,打开Mytuner收听ABC news,练练英语听力,消磨消磨时光。司机是一位年轻小伙子,车开得既快又好,14点42分,提前到家。父亲、母亲、大妹妹、二妹妹及二妹夫早已经在家门口等候,放下行李,随即给朋友发去微信“到家了,真好”。“回家的路再远亦近,回家的路再难亦顺。世界上到处是坎坷、是崎岖,只有回家的路是坦途”。

千好万好,家里最好。家里几乎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这里没有工作操心、没有会议要开、没有文件要学、没有闹钟叫醒,没有任何自己不愿做但必须做的事情,连手机也几乎可以不要。我的心异常地安定,我的身异常地放松,除外远方的亲人、朋友以及没有出院的患者,自己几乎忘掉了所有的一切。回家前,我就对同学、朋友说“我不参加任何应酬及聚会,只想在家里呆着,陪伴父亲母亲、静下心来看看书、写写文章,好好休息一下”。回到家里自己随即写下了9件要办的事情、包括本文《回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于是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独居二楼,看书、喝茶、写标书、写文章。整个回家期间除外3个小型聚会,其他时间都是与父亲母亲一起吃饭;除外3次上街购物(买花、买衣服、买年货),其他时间都是呆在家里。每天睡到自然醒,中午小憩,晚上想睡就睡,饭后陪父母亲聊聊家常,偶尔听听音乐,偶尔陪亲人打打扑克,其余时间工作。父亲、母亲、哥哥、妹妹每天变作法子给我做各种各样的美食,如同复制法国鹅肝模型。

我陶醉于这样的生活之中,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珍惜我这最快乐的时光,它将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只可惜,在家的时间太短太短;只可恨,在家的时光过得太快太快。尽管本次是自己成家后回家陪父亲母亲最长的一次,然而9天的时间恍惚只有9秒。返京的时间到了,自己第一次产生了不想外出工作的念头,只想在家里陪伴父亲母亲,这样的念头是自己从未有过的。以前的回家象充电,离家时象打了鸡血似的,浑身上下充满了能量;本次回家更象放电,离家时全身软弱无力,连走出家门、对亲人说“再见”的力气都没有了。

不知道为什么今年特别恋家,或许是生理的变化、或许是年龄的增长,或许是工作的压力、或许是漂泊的疲劳。尽管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原因可能是两个:买房安家与父母年迈。


父母亲随弟弟移居县城10多年了,老家的房屋年久失修、早已成了危房,他们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在老家盖房、回老家生活。考虑到医疗、生活、照顾、安全与交通等种种因素,我们兄弟3人一直未能如父母亲所愿、在老家盖房,想在县城给父母亲买房,但是多年没有行动。2016年自己终于下决心给父母亲买房,并如愿购到一处理想的居所。父母亲怕我花钱,叫我别买并说“买了也不会去住”。农历2016年腊月初10(2017年1月7日),我们乔迁新居时,父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自此,我的心也被家牵住了,一有空,就想回家。以前,我一家人回通山时,只能住宾馆,虽然弟弟妹妹都非常亲情,但是总有客居的漂浮感觉。现在则完全不同,回到家里,整个身心就锚定了。


到如今,我才真正理解“安居”的真实含义。来北京整整2年了,一直没有找到家的感觉,是真正的“北漂”一族,北京对于我来说,只是工场而已。从自己购房后的心理变化,我想到“安居”对老百姓来说有多重要。有了房,心便定了;租房永远不能给人带来安定感和安全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应该鼓励百姓购房置业,中国应该鼓励海外华人回来安家。



承蒙老天保佑、祖先覆荫,父亲母亲身体仍然健康。但是他们毕竟已经年迈了,随着他们年龄越来越大,我的担心、着急、有时甚至是恐惧也越来越多,所以,总是希望尽量多回家陪伴他们。父母亲在,我们才有家,心里才能踏实,灵魂才可安放;父母亲不在了,家就没了,回家的路就断了,心就空了,魂就飘了。由此,我一方面要全力照顾好父亲母亲,保住我的家,让我有家可归;另一方面,我也要努力工作、锻炼身体,为我的孩子们留住一个家。此时此刻,才真正理解“家有一老,胜过一宝”。有“爸爸”、“妈妈”可以叫,该是儿女多大的幸福。有父亲母亲叫我一声“崽”,叫我一声“汉”,该是我多大的荣幸。父亲母亲就是家,就是回家的路,兄弟姊妹是回家路上的路灯,是家门口上面的那盏灯。家在、路在,灯才在;如果家没了、路断了,门灯、路灯也就无处安放了。


愿天下父母大人健康长寿,让儿女有家可回;愿各级部门建广厦千万,让人民安居乐业;愿中国政府敞开胸怀,让海外华人有归属感。更希望我自己刻苦学习,精益求精,多多起死回生,多多救死扶伤,为天下患者的孩子们保住他们的家。石兰桥图片提供:邱莉莉

 后记本文开始于2018年2月10日回家的当天晚上,原计划于返回北京前完成的,但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占用了太多的时间,今天凌晨6点45分终于完成,今天上午做了最后的修改。文中的插花是春节期间我添置的一些花草,为我美丽而温馨的家增添了不少色彩,母亲也特别喜欢这些花草,对他们照顾备至,一如她的儿女。

编后语:黄沙,烽火,梅田,石兰桥,这一连串的字眼,本身就带有传奇性和浓郁的文化味。前几日,晓雯(电台、周刊、纪录片室总监)和我说,台里电视频道准备拍一个《商道风流》的系列片,事实上,她的团队现在就在商潮风涌的深圳开机了。入仕,为家乡建设鼓与呼,当属成功;经商,富可敌乡,回乡返哺,也算成功;从教呢,包括文化,医疗,科研等名震一方,也是成功的。于是,我就根据改革后台的宣传工作要点,办一个“乡音”栏目。首期,通山籍石汉平先生,医学界大伽之一,呼之欲出。我和大多通山人一样,晓得黄沙梅田的多,晓得石兰桥的不多;晓得县医院各科室医生,哪怕电视、网络红人、北京协和医院于康教授的多,晓得黄沙梅田石兰桥的石汉平先生就是副其实的专家不多。这一切源于春节友人朋友圈转发他的公众号“石汉平医生”里的“回家”。他的住所到北京西站步行不到十分钟,回家的前晚,调好了闹钟,情不自禁的自醒4次,担心睡过头,担心各种各样的事情影响行程。春节,中国人最能感知温暖的时节,身处繁华都市的人们像候鸟般义无反顾的奔向同一个回家的目标,为的是欢聚的时光,只有故乡才有家的味道,才有亲情的温暖,所以,大凡归心似箭的游子在车站是无法安下心来浏览书籍的,尤如古代出征的武士,“闻道风烟动,腰间宝剑匣中鸣”,哪有闲情逸致听书评。石兰桥,是不是象电影《廊桥遗梦》一样有座夕阳西下的木桥呢?关注了他的公众号才知是因以始祖第九代孙的名字命名。一个以始祖为村名的簇群,文化的积淀,必然有良好的民风民俗,随之哺育出一代代英才俊杰。由于其他原因无法联系作者本人就予以刊登,在此表示感谢和敬意!这是个剧变的时代,春节永远是东方文明的一个最重要的情感寄托与精神载体,对在外的通山人的关注,这一点,通山广播电视台“云上通山”《乡音》栏目不会变。期盼更多的在外通山人,关注家乡的新媒体,我们一直用心倾听你的呢喃素语。(方雷)

来稿请寄:365278228@qq.com

作者简介:医学博士,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外科学院院士,(FACS),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学院胃肠外科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北京康爱营养医学研究院院长。著有散文集。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云上通山

编  辑:葛素文

编  审:乐有钦 唐尚伟

监  制:方  雷

总监制:阮胜利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4/201803/5fef5cb15a347dfc8bc0a9651647f03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