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清点房间,箱角里竟然堆放着一摞书信。看到这些还算完好的书信,回首那已经逝去的年华,不由想起那尘封许久的往事……
我出生偏僻的山村,父母和祖上都不识字,从我哥哥开始才进校读书。那时候,山高路远,信息闭塞,外面的信息靠邮递员搭客车、骑自行车再步行把报纸、信件和包裹送到大队部,再托人分送生产小队至收信人。直到上世纪60-70年代,生产大队和少数自然村陆续安装电话、广墦,在我的记忆里,电话总是默默无闻,广播却是歌声不断,先是《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等革命歌曲,更多的是京剧、样板戏等文艺节目,再是生产简报、会议通知等。傍晚时分,一家人常常端着饭碗,坐在饭桌上边吃边听,倒也清静、祥和。遇上红白喜事,提前看好日子写信寄去或托人告之,如是急事直接派人前往(那年代多是步行,直至70年代末才通客车)。平时父母去商店购买日用品总顺便买些信封、邮票以备写信、邮寄之用。写好的书信,托人代发或步行送往人民公社所在的邮电所寄发。我那时都是离家读书,写信之事都是哥哥或姐夫代笔。父母对我的挂念、我对父母的眷恋都寄予一纸信笺。
小学在邻村读书,早晨去下午放学回,不用写信。初中和高中离家渐远,但一周或两周必回家拿吃换衣,不必写信。青春萌动,但人穷自卑,不敢写信。不过,高考之后写过一次。很要好的男生叫我帮着写封情书,这可难到我了。我从没写过情书,但转念一想,说不定自己以后也要写呢,不妨先试试吧!好象自己在谈朋友一样进入角色,方方正正写了两三张材料纸。估计事先已经进入状态,只需书信点破一下吧。有情人终成眷属,自是缘分使然,不致于是这封情书打动的芳心。转眼去武汉读书,路途遥远,中途转车,半年才可回家,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都只能鸿雁传书。18岁之前我一直依驸父母身边,一旦远离顿觉孤雁断了翅膀!梦时回家,梦醒成愁,唯有思念在心头!下晚自习,我在教室写;周末休息,我在寝室写。下课径直跑往收发室,收到信时欢喜,没见信时沮丧!离家已几月,家书抵万金!每每收到那带着泥土芬香的家书,我的手总是颤抖,看了又看,见字如面。父母在信中总是嘱咐我要听话,不惹事!因为没读书而受过别人算计,还叫我学好算盘。父命难违,何止珠算,还学过史丰收的《速算法》,只是还没来得及使用就被计算器、电脑、手机扫进了垃圾堆。看到同学买了手表,我也心动,写信家里透露心声。没过多久给我寄来120元让我买块上海宝石花牌手表,当晚高兴的不能入眠,放假回家才听说是卖猪、砍树凑成的。想想自己贪图虚荣享乐,拖累父母家人,心里多么难过,怎么都是懊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跟我一直保持多年的书信往来关系,来信中多次为我高考而可惜,说如果语文再加几分那完全不是这样子。想想也是,如果当年再努力一下,也许命运就变了!只是时光不能倒流,人生没有如果!临近毕业,各自忙着赠言,留通讯录,为将来写信准备。可毕业分配就如风吹叶落,从此天各一方,各奔前程。各自的住址及电话都无从知晓,就算QQ同学群、微信同学群以及同学会都难得聊上几句。曾经一起进图书馆、逛公园,手牵手步行走过长江大桥的同窗好友也差不多极不情愿的形同生人,都是无奈和惆怅!
因多半在文字岗位,故与报刊的编辑、记者、读者有些书信来往。20年前写过邮政“绿条子”情况反映被上级领导批示。同年《湖北日报》开办《改革开放20年.我说变化》征文活动,我以此为题撰写《不怕捅娄子》征文寄去,结果在众多征文中获三等奖。虽然事过多年,但只要提起此事,一些好心者总是说我没必要讨好平民,得罪权贵。但我觉得无愧于心,无惑于情,只有说出事情的原委和真相才能解决问题。不管怎样,编辑、记者和读者对我是支持、鼓励的。记得一位记者来信说:写材料就是要喜忧兼报,反映问题的材料更能解决问题。既然如此,何来遗憾!
本以为到了恋爱时节可以表现的,写情书的滋味多惬意哟,没料到根本没派上用场。那时单位已普及座式电话,PP机、大哥大也陆续问世,一路走来,既没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也没豪情万丈的海誓山盟,终究没与妻子写过情书。时光匆匆,一晃几十年过去,儿女都已长大成人,虽然在外读书、在外工作,但电话、手机更快更方便,亦没与儿女写过家书。还记得当年写信都是那么虔诚而恭敬,最后还写上“纸短情长、书难罄意”,就此搁笔;那年代,过年过节聚在一起总是拉不完的家常,说不完的话语。而今可好,碰在一起各自只顾低头玩着手机,平时联系多用电话、手机或是几行字、几个字甚至“哦、嗯”一个字的短信、微信。如果还嫌太慢太累,干脆指尖一点,微信视频,任你天崖海角,纵横万里,弹指间屏幕显现眼前。快是快,但说是说,说完就完,只是感觉亲情在渐行渐远!一笔一画的写信,总牵动着当时内心的真实情感,再怎么急躁、再怎么恼火,写起信来,那只言片语、字里行间还是显得那么温情,写出来与说出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书信于我已几十年没写了,那翘首以盼撕开信封急不可耐的场景,看来已一去不返。堆在箱角里的书信就象陈年老酒,愈久愈醇香。偶尔拿出来翻翻,也许失去了墨香,但思绪很快回到从前,那么亲切,那么快乐,的确是妙不可言的享受!
编后语:通山广播电视台APP云上通山“文化”栏目的文学作品投稿邮箱:365278228@qq.com,方雷收,附与文字有关的图片6张,个人简介及个人图片。部分作品还可刊登通山政务网,通山周刊。期盼惠寄更多的佳作,让父老乡亲分享您的写作快乐感。谢谢!
作者简介:
陈华国,生于通山,长于通山,对通山一往情深!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通山县支行。桌上常敲文字,灯下常读文章,亦见“小品”见诸报刊及网络媒体。
编 辑:徐 微
编 审:乐有钦 唐尚伟
监 制:方 雷
总监制:阮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