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党建引领奔富路|大路乡脱贫攻坚走笔通讯员 阮姝 焦阳

2018-06-13 15:10  

大路乡古时是咸宁、崇阳进出通山的必经之路,故名大路。大路乡紧靠通山县城,是通山工业项目大发展的主战场,是县城拓展的主方向,是全县的交通枢纽和门户乡镇。

6日,“山通水富,绿色发展”采访组一行走进大路乡,探访了这个“城郊宜居新城、绿色工业强乡”。

党建引领促动发展

大路乡紧密围绕“支部引领、基地示范、大户带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注重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在规划引领培植主导产业上下功夫,在产业扶贫路径上做文章,着力一个“带”字。

同时,结合各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注重特色,发挥优势”的思路,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园区经济的重要抓手,着力建设规范化、区域化产业基地,发挥农业比较优势,促进主导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目前,大路乡有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共计160个。其中具有扶贫带动能力的合作社、家庭农场有54个,注册资金约1.7亿元。以新桥冯村富民产业园、界水岭村的孔雀山庄、山口村的勇利生态农庄、鲜虾戏水生态农庄、塘下村的六叶商城为明星产业,具有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运营模式新,社会效益高的特点。

产业扶贫亮点纷呈

“为促进贫困户短期脱贫和长远发展,我乡探索了‘政策融入、龙头带动、挂靠经营、旅游扶贫、寄养托管、四方联动’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积极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经营,真正做到让贫困户山上生金、水里流金、屋顶披金,形成了政策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新格局。”大路乡乡长焦德胜说。

“政策融入”模式:实行“政策+资源”带动贫困户,每个贫困户在屋顶建3-5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每户投资约2.4-4万元,对贫困户按照每千瓦300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贫困户建成光伏发电项目后,每户每年至少可发电3000度,按并网收购价1.23元/度计算,户平年增收3-5千元。

“龙头带动”模式:成功引进通山林华种养殖公司、咸宁富民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等6家龙头企业。利用公司市场和技术优势,不断壮大全乡牲猪养殖和苗木水果种植大户,辐射带动贫困户260户。

“旅游扶贫”模式:利用城郊区位优势,融入全县旅游发展大局,挖掘古民居文化,开发旅游产业,打造古民居与九宫山、隐水洞等旅游景点一线穿珠的旅游精品,同时也带动了一批如仙虾戏水、蒙古包、山下垅农庄等16家农家乐,安置贫困劳动力56人。

“寄养托管”模式:引进湖北源远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在界水岭建成集雀驯、标本科普、餐饮住宿、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观光园雀寨,基地将自行孵化的孔雀幼仔,免费提供给贫困户寄养,并无偿提供技术指导、饲料,贫困户提供场地、人工,寄养10-12个月后,公司按每羽100元价格回收,保障贫困户稳定收入零风险。目前,公司与该乡山口村、吴田村、新桥冯村、界水岭村和闯王镇刘家岭村40余户贫困户签订寄养托管合同,每户养殖150羽以上,年增收1.5万元。

“挂靠经营”模式:山口、宾兴会村等组建小龙虾合作社13家,带动120户群众挂靠合作社经营管护销售(其中贫困户56户),平均每亩可增收8000余元,贫困户每年可户平增收3000元。

“四方联动”模式:在上仇、界水岭等5个村引进湖北长久菌业有限公司,探索了公司+合作社+大户带贫困户的“四方联动”扶贫模式,按照每亩可建5个香菇标准棚,每个标准棚可放1000筒香菇,每筒可获利10元,每亩可获利5万元左右。一户贫困户建2个香菇棚,一年可收益2万元左右。目前,已建成香菇基地5个,发展香菇35万筒,120户农户参与发展香菇,其中带动贫困户64户,户平增收1.2万元,群众对发展香菇产业积极性高。

“互联网+”模式:依托“互联网+”,积极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环节的互联网化,引导群众将大路土巴爷酒、芝麻饼、咸油面、土鸡蛋、龙虾、烤河鱼等农副产品上标签、深加工、精包装,既提供就业岗位,又增加农副产品收入;启动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加大电商网店布局,破解“小产品与大市场、小农户和大产业”对接难题,实现农副产品网上销售,提升农副产品产值、促进农民增收脱贫。目前该乡已有55户参与农副产品加工,已落户1家电商产业基地,30个电商网点开门营业,电商销售新兴产业初具雏形。

“培训造血”模式:围绕市场需求和贫困人口意愿,对症下药、因户精准施策开展订单培训、上门培训、电商培训、创业培训、特色种养殖技术培训,今年全乡组织各类培训3000人次,带动500贫困农民外出务工,带动200名贫困人口县内创业就业。

“合作社+养殖小区带贫困户”模式:神堂村依托贺胜温氏禽畜养殖有限公司,坚持以“合作社+农民建设养殖小区带贫困户”为主,带动村组和农户脱贫致富。整合重点贫困村产业扶贫资金、政府的信贷扶贫资金,已建占地1400m2鸡舍,已投喂1600羽肉鸡,48天出栏,按照一年养殖5批次,单只鸡净利润3元计算,每户每年可获得纯收入3万元,目前已带动17户贫困户。

目前,通过产业发展,该乡形成了油茶、香菇、小龙虾、牲猪等传统产业和苗圃、孔雀等特色产业,以及电商光伏等新兴产业,20个村已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态势。全乡“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为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能人回乡带动脱贫

“我每天早上会先清理下猪圈,然后再喂食给它们吃。”6日早上,笔者在鸿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见到邱龙彪时,他正在豪猪特种养殖基地给豪猪喂食。

1989年出生的邱龙彪只有初中文化,很早便外出务工挣钱。期间,他进过厂房、当过工人,还曾从事电梯维修工作,月薪最高时达到1万多元。

2015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彻底改变了邱龙彪的人生轨迹,让他止住了外出打工的脚步。

“原本是陪朋友外出考察的,在参观完阳新当地一家豪猪养殖基地后,便被这一特色产业所吸引。”邱龙彪说。

“为了学习技术,我就留下来了,一呆就是六个月,每天跟着当地养殖大户上上下下,忙前忙后,边做事边积累经验,逐步掌握了过硬的豪猪养殖技术。”邱龙彪说。

2015年8月,学成归来的邱龙彪乘势而上,拿出多年攒下的十万元资金,并贷款20万元,建起了鸿钥豪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至今,合作社现已有豪猪200多只,年产值超60万元,共带动东坑村5户贫困户产业致富,户平年增收入达6000多元。

“邱龙彪只是我乡80、90后回归创业的典型之一。这些80、90后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助推村组经济的发展,更是凭借血气方刚的拼劲、闯劲,为全乡产业扶贫注入了活力与生机。”大路乡党委书记程景家说。

“大路乡秉承‘山通水富、绿色发展’理念,在青年干事创业这一块,提供平台,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培训、资金帮扶、村支部引领、后续跟进、能人带动等多重措施,全乡‘80、90后创业军’已建立种养殖基地26个,带动贫困户218户679人,每个贫困户人平增收3000元以上。”程景家介绍。

作为紧邻通山城区的乡镇,近年来,大路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并以回归经济为纽带,吸引在外人士回乡创业,通过能人引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通过富民基地、孔雀山庄等龙头企业的带动效益和这批80、90后的表率作用,我乡产业扶贫道路将越走越远,越走越好,为我县脱贫攻坚奉献力量。”程景家信心满满。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4/201806/6916e9b04da16e9bcb7e35e1a41ed946.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