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家有好收成 户有好光景 通山抓精准扶贫推行“一户一策”见实效

2018-07-19 08:24  

近日,记者走进通山县境内,看到的是杨林、三源2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各家农户门前花坛栽上桂花树,住在新居的老人们团坐在集中安置点禾场聊家常,个个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通山志腾拉链制作公司厂区到处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车间里机器轰隆,在该厂做工的23名贫困群众在机械上拉丝编织忙过不停。在洪港村田畈中,只见贫困户王功来在给池塘鱼苗投放饲料。通山县委书记石玉华说:“近年来,我们在抓精准扶贫工作中,推一户一策,巧用绣花功,确保今年全县14个贫困村出列,23445名贫困人口脱贫,并摘掉全县贫困帽。”

易地搬迁搬出好前景

2017年11月2日是杨林村10组阮家焱选定的好日子。帮扶责任人,村支书王定富和副主任王能雄带着村组干部赶来,有的挑箩筐、有的搬被子、有的抬家俱、十余人很快将阮家焱家中的物品全部搬入杨林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新居里。阮家焱说:“共产党真好!百姓生活有困难能及时得到解决,特困群众无房住,政府支助建新居,这是以前都不敢想的!”阮家焱搬迁新居后,他借助杨林新居地处杨林街交通方便、商贸活跃、居住人口多的条件,做起家政服务,每天在街上搬运货物做杂工收入150元。

经统计,到目前,该县整合资金7.711亿元,为全县贫困户和无房户建起集中安置点250个,安置4212户、12853人,让这些贫困户结束了居茅屋,住土坯房的历史。陪同笔者采访的该县扶贫办主任成军说:“如今生活在易地搬迁安置点的群众,生产有门路,生活有保障,真正让贫困户易地搬迁搬出新前景!”

足不出门获得好收成

如何让一些有生产能力,但家庭发展无门路,缺资金的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该县采取“企业+农户”的模式,由县扶贫和金融部门联合采取发放的“扶贫贷”的方式,将支持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到民营企业、让贫困户参股分红,在企业打工挣钱。

在通山县志鹏拉链制品公司打工的23名贫困户,他们每月在该公司打工收入达3500元,公司还为他们免费提供吃住,每到节庆日,公司还给他们送节日礼品。沙店村贫困户王铮,2个小孩在大学读书,每年为小孩读书四处借钱东奔西跑,2015年到该公司打工后,每到年初,公司先借3万元给王铮小孩上学。王铮逢人便说:“自到志鹏拉链厂上班后,小孩读书费用有保障,自己足不出门家中有好收成!”沙店村一组贫困户王银花,丈夫长年患糖尿病医疗费达三万多元,过去在外打工,丈夫患病,小孩读书无人照料。2016年初,他在通山志鹏拉链制作有限公司打工,每月收入4000元,再也不为丈夫治病,小孩读书费用而发愁。

一家多业增加好门路

为了确保贫困户产业发展有效益,近年来,通山县积极探索双产业模式,让每一个贫困户至少发展两个产业。

洪港村贫困户王功来,家庭4口人,两个小孩分别在县职教、洪港小学读书,本人患淋巴瘤,2015年以前每年治病医疗费达6万多元,是村里有名的特困户。2016年,村支书王衍林与他结成对子,在帮助他办理好享受贫困家庭大病救助手续后,积极为王功来谋划家庭产业发展,将他10亩责任田改建种莲藕,租用组里的25亩池塘,投放鱼苗4000尾,收入2万元;利用家中房前屋后空场养豚、鸡200只,收入6000元;引导他发挥家居邻近集镇街道优势,在街道上建起蔬菜销售点,年收入1.5万元。

“双产业有效拓宽困难群众的增收渠道。”通山县政府县长陈洪豪说,王功来、王云峰的情况在全县里不是个例,目前全县已有4511家贫困户走上了“双产业”脱贫之路。(王能朗 吴忠发 王奇志)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编辑 金崇)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40/201807/9e48695a290d70a6bfa38b1a641c91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