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新瓶盛满岁月老酒

2017-01-23 16:58  

记者程慧、特约记者陈卫民、通讯员阮红旗报道: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博物馆的功能恰如用新瓶子盛上岁月老酒,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历史足迹打开了“一扇窗”,为城市建设注入了活力,因此,建好博物馆对于地方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鉴于此,近年来,为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通山县加大资金投入,选址新建博物馆,不仅实现了馆内硬件设施的全面升级,也为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平台。

       彰显特色的设计理念

       16日午后,暖阳高照,记者来到位于通山县新城开发区文博园横一路的博物馆,只见外观酷似古城楼的主体建筑气势磅礴,门前石雕耸立,绿意盎然,平坦的石板台阶整洁干净,显得既庄重又充满活力。

       “新博物馆主体工程都已完工,但由于目前还在验收阶段,所以暂时没有对外开放,不过,馆内所有的文物都已经陈列上去。”馆长严丽娟边走边介。通山县博物馆创建于1984年5月1日,现有馆藏文物11666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件(套)、二级文物13件(套)、三级文物9件(套)。

       2014年10月,占地面积12亩的新博物馆布展工作正式启动,历时两年,建成民俗、历史、钱币、石瑛四大展厅,并分设东服务区和西展览区,此外,新博物馆在外观设计上讲求与环境整合协调,突出通山文化特色,现已成为城区地标性文化设施。

       在一楼民俗展厅,开启灯光,古朴之风迎面而来。按实物设计建造的仿古民居场景内,木椅、茶桌、瓷器、对联一应俱全,摆放也十分讲究,再现当时人们的生活景象;橱窗里,祖辈们流传下来的农耕器械陈列其中,与青山水田的背景画交相呼应,既是岁月的沉淀,也是智慧的结晶。

       展厅前言这样介绍:通山曾隶吴地,古属楚国,既得吴风滋润,也受楚韵涵养,其民俗无论是生产生活、人生社会,还是心意信仰、游乐技艺,都植根于“偏于一隅”的通山,带着鲜明的山地文化特点,就像一本生动的教科书,衣食住行无所不包、为人处事无所不达,是神州民俗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新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就是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四大展厅、四个维度,展示文物的同时,传递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严丽娟如是说。

       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钱币展厅是新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罗列了各时代市面流通的主要货币类型,从夏朝晚期的贝币到第四代人民币,这里应有尽有,几乎没有“断片”。

       谈到陈列其中的文物,就不得不提到通山本地居民——曹春耕,因为该展厅的大部分文物都是他的个人收藏,只是暂交博物馆进行公开展示。

       “以前,老博物馆也联系过我,想要展出我的藏品,但出于安全考虑,最后还是没有同意,如今,新博物馆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人防、技防、物防等安全措施齐备,把文物交给他们,我很放心。”曹春耕接受采访时表示。

       曹春耕,家住城区,通山县收藏家协会顾问。自1986年爱上文物收藏以来,除开生活所需,曹春耕的个人开支基本全部用在了这上面。就如他打趣“自嘲”时说的那样:家里现在“破破烂烂”的,满屋都是文物,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为何选择公开展出,从表面上看,似乎与收藏的目的“背道而驰”?曹春耕解释道:“其实不然,文物收藏是个人爱好,属于自发行为,但文化却是社会公共的财富,应该共享,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并传承下去。”

       简明扼要的一番话赋予了“收藏”新的含义——变独享为共享。正是基于这一点,曹春耕果断拿出了1900余件(套)藏品,进行公开展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博物馆展品的文化元素。

       “这种做法,我们当然欢迎,一方面填补了文物的空缺,另一方面,博物馆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可以说是双向共赢的好事。”严丽娟说。

       与时俱进的发展规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信息的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对于通山县博物馆而言,如何构建数字化体系、实现文物资源信息共享是将来正式运营后的重点工作内容。

       严丽娟说,博物馆将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构建互联网数字平台,及时推送文物保护和文化挖掘的动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文物征集力度,完善不可移动文物和馆藏文物普查工作,逐步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对接数字、信息共享,这一举措可谓通山博物馆创新发展的“妙招”,既符合时代特征,又能充分释放文化的潜能,丰富文化载体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群众了解地方文化的渠道。

       此外,博物馆将以文化传承为抓手,主动融入全县旅游产业。除通过文物展览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博物馆还将加强与制造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历史文物图案模型,引导其加工生产具有地方文化气息的工艺品,提升旅游附加值,让文物“活”起来。

       在已建成四大展厅的基础上,博物馆后续还将建设第五展厅——社会实践体验厅,主要对在校师生开放。记者在现场采访了解到,该展厅将以现场操作为主,与平常的参观方式有明显区别,学生们可以通过实践,加深对历史文物的认知,巩固从课本学到的知识。

       “从目前的规划来看,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很清晰了,作为地标性文化设施,我们要在文化传承上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要在文物保护上发扬‘敢于创新’精神,如此,博物馆才能彰显地方特色,才能留住岁月的痕迹。”严丽娟语气坚定地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