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故事分享:《扶贫路上 青春同行》

2019-05-01 12:23   云上通山

宣讲人:卢志强  慈口乡政府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青年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有幸在此与大家分享我的青春故事,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把青春献给扶贫我无怨无悔》。

我叫卢志强,是通山县慈口乡的一名扶贫干部。2016年9月,按照组织安排,我来到了慈口乡,美丽婀娜的富水湖让我沉醉,漫山遍野蜜桔丰收的场景让我喜悦,但走进村湾,却基本看不到青壮年人群,破屋危房还有不少,总人口2.6万的慈口乡贫困人口有1934户6132人,贫困发生率达到了23.6%。慈口人民当初为了支持国家修建富水大坝几乎进行了全乡搬迁,奉献了大部分良田,改革开放30多年,却还有这么多的贫困群众居不能安、病不能医,这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灵,常常使我夜不能寐。2017年4月起,乡党委政府将重担交付给了我,我开始主管全乡精准扶贫工作,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甚至能看到那一双双满怀期待渴求的眼睛,没说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为了厘清责任,增添力量,重新调整结对帮扶干部,除县直驻村工作队、乡村干部之外,大力号召年轻党员、组长乃至致富能人加入扶贫队伍,将每人包保的贫困户户数降低到10户以内,提高了结对包保质量。为了摸清底数,真正了解民情民需,按照县委政府统一要求,督促所有的包保干部自带菜肴与贫困户吃连心饭,到每一个村湾屋场召集群众开连心会,面对面宣讲政策,了解情况,解疑答惑。为每一户贫困户制定适合自己的帮扶计划,逐项落实帮扶措施。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扶贫优惠政策越来越好,力度也越来越大,同时,也意味着工作愈加地繁重,文件、会议、表格也呈几何式增长。所有人都在超负荷运转,只能和节假日说再见,只能和家里人说抱歉,因为大家都明白我们的工作牵系着千家万户,文件越多政策就越多,会议越早开贫困户就能尽快了解并享受到政策,每一份表格里都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实,一笔笔资金的拨付,脱贫攻坚的步伐也越走越稳,越走越快了。

按照全乡统一部署,我在所驻的下泉村包保了6户贫困户,让我印象最深的有孔令令和孔庆义两家,还记得那是我第一次上门入户走访,36岁的孔令令与妻子刚刚离异,带着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在家,他告诉我自己外出打工,女儿就没人照顾,在家可以照顾女儿可是种植养殖自己既没有技术也没有资金更没有信心,现在的日子是越来越苦,他的眼中满是迷茫和焦虑。74岁的孔庆义本来有一个很争气的儿子,做着生意,也赚了不少钱,房子车子都买了,原本是村里的红人,可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儿子生意失败和儿媳妇一起跑路躲债,把一个刚刚高考的孙子和两个正在读书的孙女扔给了孔庆义,房子车子也全被法院收回了,只能搬回破旧的老房,孔庆义气得大病一场,三个孩子读书的事情却已经迫在眉睫,孔庆义的爱人朱金花婆婆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和我说:“这日子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这样。”看着这些情景,我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这些都是我一定要解决的事了。”没技术,我带着孔令令去种养殖大户那里学习,没资金,就申请扶贫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找到了场地路不通,就争取国家移民产业后期扶持资金3万元修路,通过不断努力,2017年,孔令令羊棚建好了,20只羊仔也拉进了圈。孔庆义爷爷治病的花费联系人社按国家标准一个星期报销到位,没有房子就协调将原本准备作为村活动室的易地搬迁房屋进行调整,劳动力不足就放养一头牛,为孙子申请助学贷款,为孙女申请雨露计划和寄宿生补贴。做得最多的还是为他们打气,帮着想点子。随着政策的一项项落实,他们的生活也不断变好了,到了去年年底的时候,在过年前我再次走进了他们家,孔令令喜悦的告诉我,他的羊卖了20多只,还有100多只,明年他联系了几个贫困户准备一起养青蛙,准备一开年就出去学习技术。孔庆义一家住进了新房,朱爱花婆婆拉着我看她孙子因成绩优秀获得的国家奖学金证书。在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奔向幸福生活的光,而这也是对我最好的鼓励了。截止2018年底,慈口乡贫困户1934户6132人中的1865户5981人实现了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5%,并且已顺利通过了省市验收合格。

这样的故事不断发生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每个角落,太多的青年干部响应县委政府号召,投身精准扶贫伟大事业之中,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乡村,他们默默坚守与付出,他们牢记着党和人民的嘱托,用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曲干群连心、攻坚克难、奔向富裕的凯歌!而我想说,这样的青春才真正美丽,这样的青春才真正值得,把青春献给扶贫我无怨无悔!

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4/201905/5093af4e3ca022a99ceea79200462ce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