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通山】百集历史图文第十四集:杨芳老街——“小汉口”已然成往事

©原创   2019-06-13 10:34   通山县融媒体中心


 纪念建国70周年特别呈现



杨芳老街——“小汉口”已然成往事

通山特色小镇中,杨芳林最有特色,它有享誉中外的瑶山红茶,香飘神州的豆豉、酱油。

清末民初,鼎盛时期的杨芳林开过多家外国茶庄。如今茶庄不再,但老街上还能看到当年的店铺。"我的世界我的梦想"说,十几年前上初中美术课时,画过杨芳林老街,一幅长长的画卷,虽然画得不是很好,但N年之后,终究留下了岁月痕迹!

乡政府大门。门边的对联和门顶的“为人民服务”字样是各级政府部门的标配。

杨芳村委会,座落于破旧的老宅。

老街上随处可见毛主席语录,从这两条语录的内容判断,应该是卫生院。1992年,老夏南下深圳前,匆匆把这条街"扫"了一遍,现在已经看不到这景象了。"心中有梦闯天下"感概地说,"重拾儿时记忆,屋是人非,未语泪先流,可惜时光不会倒流呀!"

樊登是在老街长大的,"照片布满了儿时的记忆"。“一笑”说,“好东东,照片中的房子就是我的出生地”。

不仅大河边,老街也有吊脚楼。谢志文说,街在童年在,全都是满满的幸福的回忆。“大自然”说,这是我纯朴的家,当年的温馨……

豆腐摊边的老人。杨芳林的豆制品闻名乡里,品种有豆腐、豆干、酱干、油干、千张和隔夜俏。

又是一家豆制品店。除了节日或是请客,当年人们一般舍不得花钱买豆腐吃。

"儒记豆豉酱油坊"的招牌,坚强地趴在墙面上几十年了,是不是可以申请为文物保护“墙” ? 唐晓兰回忆道,“儒记豆豉酱油坊是我老家,招牌和对联是爷爷唐儒风的亲笔字。1979年,年事已高的爷爷重振旗鼓,重操祖业,办起儒记豆豉酱油坊,当时上门买酱油的人络绎不绝,很快我家成了当年的‘万元户’”。“心中有梦闯天下”说,它是我魂牵梦绕的祖居,杨芳的历史和品牌,是我祖父、祖母的骄傲。令人欣慰的是,杨芳豆豉、杨芳酱油现已申报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满街飘香的杨芳豆豉、酱油,如今香飘神州大地

杨芳林老街上的打铁铺。"我家旁边的打铁铺",“天空”说,"读书时放假了睡个懒觉都没法睡"。知否知否,铁匠师傅的技艺可有人传承?

打铁铺墙上的语录牌上写着:“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谢有娣记得这辆儿童玩具车,“这是我家和我大妈,当年的小汉正街就在这里!”"程哥"说,坐着的老人健在,屈指算来,该是百岁老人了。

小时候的你是否脸上也黏着鼻涕糊,满地打滚耍赖过 ? “咸菜冰窖”不好意思地说,“睡地上的是我”。

“如今的门槛真的算降低了,儿时看着家里的门槛,觉得可高了”。唐晓攀说,“这张"洛阳世第"就是我家啊!”“笑口常开”说,他小时候在大门旁边的圆洞里钻过。我晕!

“洛阳世第”与“为人民服务”相映成趣,“延陵世第”与“国泰民安”对照鲜明,老宅大门留下了不同时代的历史印记。

改革开放之风劲吹,大世界发廊开到了老街。

个体小店卖起了新潮时尚的球鞋。

明星照、武打片……悄然登陆老街。

与时俱进的理念,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最热的流行语,仔细瞧瞧,门顶用钢筋焊铸有“传流学道”,历史与现实不动声色地融为一体。



夏 勋 南  1967年开始从事摄影,先后任职于县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局、新闻出版局,曾担任《深圳摄影报》《中国摄影报》记者、编辑,华光学院摄影系主任、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



图文丨夏勋南

编辑丨徐微

编审丨邓文义、阮翀

监制丨方雷

总监制丨阮班新

出品人丨阮胜利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4/201906/e236bbf6247b3a813e9efb3324b7214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