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通山】百集历史图文第二十七集:藏在祠堂里的学校

通山县融媒体中心   2019-07-29 10:59  

从县城到横石(今九宫山镇),路边有个小小村落一一泉港。村中有座老祠堂,如果不是看到背着书包的村童进进出出,你肯定想不到这里还藏着一所学校。

时间回溯到1992年4月22日。

透过大门上精美的石雕,看到内部“别有洞天”。跨过门槛,标注汉语拼音字母的"严谨治学,愤发进取"八个大字映入眼帘,这就是当年的泉港小学。

教室上方黑底金字的长匾上,记载着村子里祖辈的功德事迹。旧时的祠堂,“谨庠序之教”,大多数祠堂都是和私塾之类的教育联系在一起的。

学校就一个教室,不同年级的学生一起上课,有一个专用名词叫"复式班"。

房屋破旧,桌椅简陋,但同学们认真学习的劲头不减,想必将来一定学有所成。

村里没有幼儿园,大一点的学生要照顾弟弟、妹妹,便把他们带到学校,让其自我玩耍,提前感受校园的氛围。

开饭啦!孩子们的午餐时光简单又惬意。

学校地处山区,有的学生离家太远,需要留校寄宿。

雕刻精美图案的木板门上,粉笔写着"男生"、"女生"字样。

“教室”旁边洁白的墙上,雷锋头像和"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是当时的熊校长亲手描绘的,他的女儿敏子高兴地收藏了这幅照片。这里是同学们的课外活动场地,带给大家许多欢乐,更有许多扎根心底的回忆。


编后语:过去的祠堂虽然有教育功能,但是大多是一家之堂,一族之教,教材单一,培养的是本村本姓的“精英”。新社会,那时的祠堂虽然是旧的,但是教材是新的,人是“新”的,培养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人人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在那里,一首熟悉的校歌、一个熟悉的人名、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或许都能把渐行渐远的学生时代拉回到你面前。



夏 勋 南   1967年开始从事摄影,先后任职于县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局、新闻出版局,曾担任《深圳摄影报》《中国摄影报》记者、编辑,华光学院摄影系主任、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




图文丨夏勋南

编辑丨阮家威

编审丨邓文义、阮翀

监制丨方雷

总监制丨阮班新

出品人丨阮胜利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4/201907/03103f6d6f58d866dd8fda76baadbf5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