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文学】| 邓晓丹:小家春秋

通山县融媒体中心   2019-09-24 17:11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发展和改革杯征文作品选登


夏日凉风习习,我倚在自家院子的栏杆上远眺云中湖的美景,角落处自家菜地的萝卜菜郁郁葱葱长得正欢,家里的窗子关不住飘来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知觉中嘴角弯弯已是慢慢扬起。家的感觉真好啊!它是我感觉得到最温馨的地方,纵使它历经多年变迁,但每一个阶段都在记忆深处、温暖如故。

五六岁时住在横石桥头的吊脚楼处,一条窄窄的巷子,路面都是石头铺成的,白天大人都去干活,屋里黑黢黢的,小伙伴们就都溜到巷子里玩耍。过往的人很少,来个人或单车走在上面,“咣当咣当”从街头一直响到街尾,我们从斑驳的墙壁后伸出好奇的小脑袋一直紧盯着,直至人消失在巷口。那时家在记忆里有些模糊,只有屋里那方狭小方窗和悠长巷子,在黑暗潮湿的记忆里发光透亮。

上小学时父亲调到富有上班,家也随之搬到墩头山,那是一个矮矮的山包。顶上是处四合院,院子后面是一排粮仓,前面转角低矮的小瓦房里住了很多职工。我家就在进门的第二套房子里,不过进去不再是一间单房,有两间里屋,我可以与父母分开了住。屋顶是瓦盖的,到了下雨天屋内就摆满盆桶,滴滴答答不绝于耳。虽然记忆里大人经常会捡瓦补漏,但房子照样是漏的。屋内是木制的玻璃窗,玻璃有的破了父亲用油纸蒙起来,可是寒冷的天气里,风还是会从四面八方不断地钻进来。我与隔壁屋的小伙伴在寒碜陈旧的房子里穿来跑去、一路欢笑,不管屋子寒冷也好陈旧也罢,这五年的童年时光仍是非常的美好。

读六年级的时候家里终于有了自己做的一层自建房,乡镇的四周自建房也像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街道的主路越加平整,去往小学的河道上做起了一道坚固的桥梁,我们背着书包撒欢地疯跑着,从此再也不用为乘船挤进河里而担惊受怕。

读初二那年哥哥结婚了,家里的房子又加了一层,黑白电视机换成彩色的,还添置了冰箱、洗衣机、沙发。自来水有了,电话有了,玩的东西也多了起来,有电影院、商店、台球室、乒乓球台等等,日子慢慢划过,又三年,生活就在这不知不觉间越过越好。

2003年的某天,乡里的街道开来了一队婚车,街坊邻居的前厅都摆上了筵席热闹非凡,而那个身穿旗袍幸福微笑的新娘,正是我。从那天起,我恋恋不舍地搬出了住了九年的娘家小院,开始与他一起打拼新的生活。婚后不久我们有了自己在县城的第一套房子,后来又换了一套精装修的,厨房是开放式的,阳台室内室外各一个,隔出了专用的衣帽间。消毒柜、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等相继进入,小车也有了,就在生活越来越便捷的同时,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晚饭后绿树成荫的小区里到处都是健身的人们,有踩着欢快节拍跳广场舞的,有沿着河堤慢走观赏美丽通羊河的,有跟着“暴走队”快步环行新城区的,而我加入的是健身房中的瑜伽、打球一族。

前几年母亲常说:“我们小时候的梦想是讲话不用嘴、走路不用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时候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如今都实现了,现在的生活每天就像浸在蜜罐里一样!”几十年过去了,我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房子。再也不会在炎热的夏天去楼顶铺凉席乘凉,也不用在寒冷的冬天生火炉子取暖。父母小时候的梦想早已过时,电话电灯也都快被淘汰了。看城市变化,单看我们这小小县城,新老城区正经历着凤凰涅磐般的变化,市政设施及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硬件设施与功能更加完善。延伸的道路、崛起的楼房,清新的街道上绿树成荫,处处皆是鸟语花香、欢乐人群。作为80后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受益者,我亲眼目睹了“家”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庆幸自己碰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因为改革开放,才有了“生在红旗下,长在阳光里”的满脸自豪,才有了让我们更加奋发向上和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担当。春来秋往,时间的车轮滚动向前,小家与大家,每天都会迎接那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朗读者: 邓晓丹,咸宁市女子作协会员,现供职于湖北省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人生于世,用好每一个今天,就是对余生的珍重。"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4/201909/45bba716c34b0a788dde1b9f49ab3b4f.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