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日记

云上通山——通山县融媒体中心   2020-03-04 07:42  

2020年2月8日

今天下午,我们感染六科一病区第一次接收病人,戴沛军主任、张超、高富国还有我,我们4个医生去接诊。没有想到的是突然来了33个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过程很是紧张忙碌,戴主任带着我们把病人逐个“过”了一遍。

先是问病史。这边的方言有的很难懂,加上防护服和面屏有隔音效果,大声说话有共振耳朵受不了,小声说话患者又听不到,所以,需要低着头凑近患者头部去听去说,这样弯腰起身,再弯腰起身,时间长了很辛苦。



2月2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张武军摄(人民视觉)

再看CT片。看受累肺叶,面积大小、炎症情况。护目镜上雾气朦胧,眼前一片茫然。正着、侧着、仰着、斜着,我尝试用各种角度看片子,告诉戴主任检查日期和影像表现。眼前一尺之内视物都困难,更别提黑白相间的CT片。

全副武装地进出每个病房,呼吸困难,体力消耗极大。不久,莫名其妙地,我忽觉一阵恶心涌上来,后脑勺炸裂般疼痛,四肢触电般瘫软,非常难受。我用前臂轻轻拍一下后脑勺,不行,又靠在墙上轻轻磕一下后脑勺,还是不行,仍然非常难受。他们几个也有同感。但是,看着戴主任年纪大了都还那么敬业,我狠狠地掐了自己一下,咬牙继续坚持。

后来戴主任告诉我,这是缺氧的表现。记得2014年去格尔木执行任务,在海拔4000余米的高原上待了46天,2018年参加组团援藏,在海拔3000余米的藏区待了半年,当时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缺氧症状真的非常难受。我们瞪大了眼睛,坚持把所有新入科病人的胸部CT片都“过”了一遍,然后把每个病人需要处理的内容都记在纸上,拍照传到绿区(即清洁区)。

脱下防护服和护目镜回到绿区,已是夜幕降临。然而,全无饥饿感,食物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感觉光明不可或缺,感觉空气弥足珍贵,能大口呼吸、能放眼世界,真的真的好满足。

2月10日

今天是我的生日。

葸瑞主任和我一起值班。巧的是,2月9日,是葸主任的生日,2月10日,是我的生日。2020年2月9日22:30,正月十六的圆月下,我们一起乘车去值班;2020年2月10日凌晨04:30,我们一起乘车下班。我们一起守护着感染六科一病区45个病人,平安度过了又一天!

这个生日,注定会让我铭记一生。

在这个被万千逆行者护佑着的国度,在这方无数人用热泪和热血浇灌过的热土上,一群勇往直前的白衣战士,逆着洪流撑着生命之船。在这个如此静谧美丽的夜晚,在这轮遥寄牵挂与相思的圆月下,他们疲惫的双眼,守望期待着,迎接胜利的曙光与明天。

我想起诗人雪莱说过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在火神山医院。 张久聪提

2月13日

晚上,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泪目!至亲长辞,姐妹俩忍痛奋战战“疫”一线》。文中所写的姐妹俩王晓靖、王宏玲都工作在医疗救护一线。妹妹王宏玲在某医院发热门诊工作,姐姐王晓靖正在火神山医院鏖战。

早上的班车里,王晓靖护士长正和我们一起讨论工作中需要整改的细节,突然间,接到的一个电话,让她嚎啕大哭,“我回不去了,我不能回去啊!”原来,她的父亲去世了。一时间,一车人都沉默了。

微信里有一张照片:空军运输机机舱里,王晓靖护士长以军姿站立,敬着军礼。记得这张照片还是我给她拍的。2月2日凌晨4点,我们从兰州出发,乘坐空军运输机,飞赴武汉。当时我们坐在机舱的最前面,因为从来没有坐过运输机,所以互相拍照留念。我所认识的王晓靖护士长,坚强执着,认真负责,从不言苦。这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她依然如此!

就在两天前的2月11日,我们同一批来的一位战友吴亚玲,她的母亲去世了。在火神山医院抗疫一线的吴亚玲泪如雨下,面向家的方向深深地三鞠躬。稍微平复一下心情后,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这个视频在网上发出来之后,很多人看了都非常感动。

两天之内,两个战友的至亲走了,可是她们仍然冲锋战斗在抗疫最前线!想起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2月16日

在这里,每天的轨迹很简单,像时针一样周而复始。从住地去医院,一个小时的车程,上高架,右转,下高架,左转,我已熟悉这路径,就如同我熟悉这沿途的风景。那里是黄鹤楼,那里是鹦鹉洲,那里是珞珈山,那里是知音湖。

下车步行过岗哨,走过一段长长的走廊,左拐下楼便到了我们病区。然后开始交班,查房。查房要先进入更衣室,换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口罩、帽子、两层手套,穿好鞋套。再进入黄区(即半污染区),添加隔离衣、面屏、口罩、帽子、手套、鞋套。最后的样子看起来有点像宇航员。接着,进入红区(即污染区)查看病人。

结束后,再逆序逐次退出,卸去装备。回到更衣室已是“面目全非”,脸上的压痕,暴突的眼睛,缺氧的嘴唇。内衣已全部湿透,紧紧贴在身上。小心地将内衣脱下整理打包,换上带来的干净衣服,再去开医嘱。

下班后回到住处,首先必须把湿透的衣服洗干净挂起来,不然很快就没有穿的了,然后要把今天失去的水分都补上。有的同事上班时用纸尿裤,但是我不习惯用,所以只能控制自己早上少喝水。

武汉,我曾经来过这座城市,漫步江岸,登临黄鹤楼。而今,这里已失去往日的热闹。但我坚信,再嚣张的疫魔也抵不住战士的猛攻。期待山河无恙,期待海棠花开,还你晴川历历,还你芳草萋萋。

2月24日

在我所在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六科一病区,医护人员和患者一起建了一个微信“希望群”。群里,除了经常推送新冠肺炎的防治等知识,推送舒缓紧张情绪的音乐、强身健体操的视频等内容之外,还常常有患者发送感谢医护人员的话语。

今天,看到“希望群”里出院患者写给我们的感谢信,读完这些信,我落泪了。

“你们不怕感染,又是治疗,又是服务,还要当护工做卫生,你们也有父母有妻子有儿女,你们舍小家,救民族、救人民,真是可歌可泣!”

“在这15天的治疗里,我看熟了你们的身影,虽然看不清你们的脸,但是我看见你们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一颗颗对党对人民赤诚的心,医者仁心啊!”

“千言万语道不尽我感恩的心,你们防护服上写着的名字和说话的声音,你们的眼神,我会永远留在心间!”

“每天看到护士们个个紧张地忙碌,我多想见见她们美丽的面容,向她们说很多感激的话。”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只能打赢、不能打输的战争中,你们听党指挥,带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使命,带着大爱无疆的一腔军民鱼水情的热血来救我们……”

……

在这场疫情中,不经意的一个小小触动,就能让人感慨万千。能得到患者的回馈与认可,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感到,我们为之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此时,我回想起新年递交请战书的坚定果敢,回想起妻子事无巨细交代时的放心不下,回想起出征誓师大会的庄重严肃,回想起离开八个月大幼子时的百般不舍……其实,我也曾纠结、痛苦过,但是面对疫情和人民生命的安危,我想,接受部队培养18年的我,更应奋不顾身,冲锋在前……

今天忽然觉得很欣慰,之前所有的顾虑都释然。对这个世界,我们需要充满热爱,为了那么多我们所爱的人们,为了那些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

2月26日

这些天来,常常为患者的故事所感怀,每每被患者的眼神所触动,却又不知该如何去安慰。

但是,患者却反而来关心我们。有时候去查房,患者会说,张医生,我就只有一个要求,请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别被我们感染了。还有的时候,患者说,张医生,感谢你,每次隔着防护服也看不到你,好想看看你真实的样子。

记得有一次送患者出院,我们走出感染六科一病区的门,一直走到医院大门口。短短100米的路程,想起这些天我们的努力和付出,听着患者感激的话语,看着他们熟悉的身影,我热泪盈眶,不能自已。后来,我就不再去送他们出院了。但是,依然有患者问我,张医生,明天我出院,你会送我吗?于是,我就告诉她,对不起啊,明天我还有其他事情,今天我提前跟您道个别,祝您早日康复。虽然隔着护目镜和面屏,但是,我仍然害怕患者看到我眼眶里打转的泪水……

(作者为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现为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生)

编辑手记:

一封来自火神山的邮件

周舒艺

没想到,我离“火神山”,这么近。

2月25日傍晚,身在北京的我,收到一封来自武汉的邮件:

我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一名队员,我在火神山工作了20多天了,写了一些感受,同事们很受感动,之前就鼓励我联系您。后来我尝试着写一些文字,描述我们的工作和感受,希望能够提振人们抗疫的信心和斗志,但是几度落笔都中途放弃,因为实在写不下去了,感动的太多……我希望用最朴实的文字表达我们必胜的决心。

张久聪

2020年2月25日

之前,我一直想找到身在武汉和湖北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请他们提供一些自己写的日记。我们想让读者听一听来自一线医护人员的真实心声。

现在,我终于与一位抗疫一线的医生联系上。他,就在武汉火神山医院!

第一次,我感到自己离抗疫一线这么近!火神山,这个在新闻里频频出现的地名,这个用十天的中国速度建成的医院,这个子弟兵们驰援的战场,此刻,我居然可以这么近地靠近它!可以第一时间倾听来自那里的心声!

我立刻给张久聪医生回复了邮件,请他加上我的微信。

张医生毕业于空军军医大学,是一名医学博士,也是一名现役军人,已有18年军龄。他爱读书,业余时间还爱写写诗。

他说,全副武装上班非常辛苦,真的是跟上战场打仗一样。

他说,想写一首组诗,叫《火神山上不灭的灯光》;想把一篇文章的题目定为《火神山上的来客》;还想写护士的一天,她们更辛苦……

他的孩子还很小。他告诉我,孩子早产两个月,目前纠正月龄八个月。出发前孩子刚刚支气管肺炎治愈出院。“我就是觉得对不住孩子。”

他的爱人也是医生。没办法,在他走之前狠心给孩子断了奶,把孩子放到老家的爷爷奶奶那里,一家三口三个地方……

这些天来,我读到很多有关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文章,常常感动不已。但是,这一次,当我与一位一线医生“面对面”交流,当一位来自火神山一线的医生,向我讲述着那些我曾经读到的故事时,我的内心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

“其实,在这次战疫中,每个一线医护人员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我知道,在抗疫一线,像张医生这样的故事,有太多太多。

“对。每个人都付出、都牺牲了很多,换来了国家的安定、人民的平安。”张医生回复道。

这一刻,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4/202003/abaeacbad57c4bbd814943db5fa6ca2d.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