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金城——记抗美援朝老兵徐世江

云上通山——通山县融媒体中心   2020-03-26 16:32  


云上通山报道:(通讯员  张长征)在鄂东南幕阜山脉的大山深处,位于通山县大畈镇和平村一个叫东山坪的地方,有一位深藏功名不露名的94岁老人,如今,虽然腿脚不方便,但他常常会面向东北方向某一个地方眺望,陷入深深的思念和回忆中。

老人叫徐世江,1927年10日6日出生于贫苦的家庭,从小衣不裹身,食不果腹,受尽了地主的剥削压迫,自他小时候起,在心中结下了阶级深仇大恨,长大后,屡次拒绝加入国民党的地方民团,因他时常听说有救贫苦人的共产党队伍曾几次来过通山,由于深处大山,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这个一米八几、体重140来斤的汉子为一心想追寻共产党去去当兵倍受煎熬。

1951正月,他终于如愿以偿,应征入伍于中国人民解放军16军186师工兵营,成了一名新中国的新兵。

新兵们来到石家庄某地186师营地的第五天,还没来得及熟悉部队生活,一声集结号吹响,部队立即开拔紧急向朝鲜前线待命,部队分乘坐汽车一路急行车,几天后来到营口市,在这里,他与各路汇集部队的新兵们临时展开军事训练,仅仅一个月,因他枪法准,身体结实,头脑灵光,被分到186师特务连侦察排,成了一名射击手。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第15军45师的兵员伤亡惨重,急需补充兵员,徐世江随186师的大部分兵源投入到五圣山至平康一线,在这里,徐世江和战友们边战斗边训练,他们坚守阵地,顽强作战,打退了敌人的大小规模进攻己经数不清楚。他说初上战场时,敌人的炮火落在阵地上,震耳欲聋,地动山摇,尸体飞上天后血肉横飞地落在眼前,初次见到满地的残肢断膀,血流满地,许多战士躲在猫儿洞或深壕里吓得深身发抖,但经过几天战斗后,目睹了不断牺牲的战友,就有了充满对敌人刻骨的仇恨,待敌人再发起冲锋时,大家自告奋勇爬上战壕,瞄准战人,扣动板机,巴不得大量消耗子弹,多杀敌人。

金城反击战是抗美援朝战役中投入兵员最多、规模最大的最后一次战役。徐世江在此战役中和战友们并肩作战,英勇顽强地历经七天七夜的战斗,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日日夜夜。

战斗进入相恃阶段,徐世江随部队进入阵地后,趴在壕沟里密切注视百米开外的敌人一举一动,两军对阵距离很近,可听清敌人的大声说着叽里呱啦而听不懂的外语,敌人仗着武器比我方精良,时常用机关枪对我阵地时不时一阵子猛烈的扫射,子弹如暴雨般压制我方不能抬头,敌人还经常用炮火不断摧毁我方的工事。但是,敌人的每次冲锋,都被我方用密集的怒吼子弹击退,不敢贸然进功,同时,每一次战斗也造成我方伤亡严重,兵员在剧减,急待支援。

敌人不断消耗我方阵地的兵员与火力,终于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进功,先用空中和地面炮火密集轰炸,成片的森林树木被炸翻,有一根直径约一尺多大的株树突然倒在徐世江的战壕边上,却成了徐世江最好的得利掩体,徐世江抓住有利地形的时机,用一支"三八“大盖瞄准冲锋的敌人一枪一个去击倒,于是,敌人集中火力,以密集子弹将这棵大树的正面打成马蜂窝但伤他不得。敌人准备发起第二次冲锋时,徐世江发现战友石怀高、石顺昌、刘友明的掩体被炮火几乎炸平,便大声喊道:"快到我这边来!“。在几个战友正准备转移掩体时,不巧,一发炮弹落在石怀高的身旁爆炸,石怀高身负重伤,从此,失去了双腿和双手。徐世江和战友们怒中火起,他端起战友的机枪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猛烈扫射,枪管在雨水的淋湿下冒得腾腾热气,肩膀被枪托震动去了一层皮,打退了敌人发起的第二次进攻。

待敌人再发起战攻时,阵地调整了兵力,并调配布置火力点,战斗又一次打响,突然,徐世江发现有七个敌人在火力的掩护下朝一个地方扑去,他扫头一看,刘友明正占据在一座砖瓦窑制高点射击,敌人正朝他的方向扑去,"不好,快随我来!”,他拉上石顺昌沿战壕向刘友明的危急地方奔去,正当刘友明击倒三个敌人后,一粒子弹击穿了他的左膀,正处于势单力薄寡不敌众岌岌可危的不利境地时,正因徐世江、石顺昌及时赶到,一顿"嗖嗖"扫射,歼灭余敌,救下了战友,堵住了口子。

徐世江和战友们坚守阵地四天三夜,部队己减员过半,疲劳和饥饿无时不刻在催毁他们的意识和力量,但他们坚持不撤阵地半步,一直等到37军的3个师支援赶到,形成了我强敌弱的压倒性阵地态势,敌人见势不妙即下令撤退,此时,兵败如山倒,个个掉头抱头鼠窜,我军旋即发起猛烈的冲锋,打得敌人丢盔弃甲,哭爹喊娘,徐世江随部队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一鼓作气跃出战壕,乘胜追击三天两夜,越战越勇,愈战愈胜,一直将敌人驱赶至"三八"线之外,我军大获全胜。

金城反击战大捷后,战争处于边打边谈,边谈边打阶段。徐世江所在的部队开始撤退换防,伤员转向凤凰城抗美援朝总医院,他随部队在营口市休整,补充兵源,随时听令再战。1954年7月,他随部队撒出朝鲜,经南京转上海,由旱地战斗转上水路的军事课目训练,随时准备投入到解放台湾的战斗序列中去。

在抗美援朝的三年半中,这位战斗英雄历经血与火的洗礼,荣获荣誉勋章五枚,荣立二等功一次。但他从来不提及这些荣誉,好象这些与他无关,好像早以遗忘,他只经常提到自己是部队培养的一名共产党员,凡事要带头去干。退伍后回乡,他先后在大畈乡武装部、夏铺镇林业站搞基层工作,他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不计得失,一心一意为部队征兵送兵、拥军拥属、植树造林、护林防火等工作而默默地甘当老黄牛,从不因为他的战功显赫而向上级提出任何要求,老伴曾提及临退休前能进城能在机关退休图个安享晚年,他一口拒绝,他说党叫我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想想我失去的战友及家人,我没有资格去向上级提要求,他说革命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那般,他热爱通山的大山,在基层林业工作期间,他走遍了所辖区的山山水水,亲手种下的树苗不计其数,如今都长成了参天大树,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景观。

1985年退休后,徐世江义然决然地作出决定,携妻带子回到偏僻边远的深山老家,至今三十五年来,他过着粗茶淡饭、简房陋舍的生活,他常告诫儿孙们越是过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越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他极少再走出深山,一门心思放在参加地方建设,为改变家乡面貌而不遗余力发光发热,积极为村委会建言献策,每逢村支部召开党员会议,他必参加,每逢公益事业他必定出钱出力,三十多年来,这个热心老人忙上忙下深受乡亲敬佩,绝大多数乡亲们只知道他是一名共产党员,还不知他是一个功勋卓越的抗美援朝英雄。这几年,他的身体每况日下,行动己是不便,但他每年不忘一件事,要求儿孙们和女婿将次年的党费如数地交给党组织。

2019年11月,一位参加完建国七十周年阅兵的部队军官通过军史资料专程寻找到了他,当这位军官翻山越岭找到村里时,村里人才知道,俺村这位善良的老头原来是位大英雄。阅兵英雄看望老英雄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通山县退役事务局才发现,这位英雄老人一直隐埋功名和从军历史,根本没有主动参加退役军人登记,作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先进模范个人”的徐赐建同志深为震惊和自责,多次上门拜访慰问,赔个不是,老人笑哈哈地说:"这哪里是你们的错,而是我不愿意。现在生活这么好,又没什么困难,

我老了为老百姓做不了什么事,有什么去值得登记的!“。

说起牺牲负伤的战友,忘不了朝鲜的玉米饼,老人满眼深情,他说在战斗中,朝鲜老百姓冒炮火送粥到前线,拉着他的手不断喊"杀拉美,杀拉美",那急迫的渴望眼神,常常在耳边和脑中回荡,谈到在战壕里爬冰卧雪,浑身湿透,战士们冻得到刺骨的痛,朝鲜的老百姓送饭来时见状立即要求战士们换下衣服,在安全地带马上洗净生火烤干后再送上来,想起恓牲在异国长眠至今还在他乡未回来的战友,老人一字一顿地说:"七十年了,我想他啊!”。泪角泛泪湿巾。

这种对战友、对朝鲜人民的思念,对中朝友谊、炮火纷飞的记忆,充满了他一生的情感,成了他一生珍藏的往事,从而正是他倍加珍惜生活、埋头努力工作的精神动力,在伴随着他告老还乡的日子里,他情系故里、淡泊名利、低调做人的传奇一生虽被人们遗忘。但是,历史不会忘记一位英雄老人,他常常伫立在大山里的家门口,遥望东北的那个叫金城的地方而发呆,他喃喃自语,不知不觉敬着军礼,己是成了习惯。

(编辑:谭茜  编审:唐成)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4/202003/e936945023b66fddf1a4420f2f6c1eb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