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粮为纲的年代里,化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山化肥厂因此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县化肥厂狠抓企业全面整顿,建立和推行经济责任制,效益显著提高。
1984年1--7月,完成产值360万元,生产碳铵24000吨,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29%,实现利润33万多元,受到地委和行署的通报表扬。
1987年,县化肥厂10吨沸腾水产炉试产,当年化肥产量突破5万吨。
把节能降耗作为消除原材料涨价因素的重要环节来抓。1989年,县化肥厂经济效益居全区同行业企业之首,实现“四连冠”。
“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张大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1978年摄。
充分发挥厂内银行作用,增强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职工收入明显增加,充分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1988年摄。
作为湖北省地、县级企业唯一一家,县工业硅厂一车间一大班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先进班组”,捧回“五一劳动奖状”。
一大班常年作业在高温冶炼第一线,1984年以来,在产量、质量、降耗、节能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27次被全国、省、县评为先进单位。今年,该班在严格履行“三规三制”、民主产生“五大员”、全员实行风险抵押的基础上,又将技术革新与奖金、一级品类与工资双挂钩。1至4月份,技术革新12项,生产工业硅175·56吨,创产值125万元,一级品类达99·43%,超过了国内同行业的最高水平。1991年摄。
工业硅厂党组织重视从生产一线工人中发展新党员,党员在车间班组的模范带头作用给一线工人做出了榜样,增强了党的凝聚力。1991年1至5月份全厂生产工人中有48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是一车间一大班党员吉战友、王功芝利用工余时间与工人交流思想体会。
县水泥厂为通山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带来环境污染问题。2004年,按照县域经济民营化的要求,我县国有、集体企业破产和改制全面铺开。至2005年底,全县23家国有工业企业中,19家企业通过产权出售、资产处置、股份制改造、破产重组等形式完成改制,县水泥厂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夏 勋 南 1967年开始从事摄影,先后任职于县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局、新闻出版局,曾担任《深圳摄影报》、《中国摄影报》记者、编辑,华光学院摄影系主任、影视传媒学院副院长。
图 文丨夏勋南
编 辑丨徐 微
编 审丨唐 成
监 制丨邓文义
总监制丨阮班新
出品人丨阮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