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时代,请等等年迈的“前浪”!

云上通山——通山县融媒体中心   2020-10-25 16:26  

打开手机微信、扫码、登记流调信息……这一系列操作对于年轻人来说,只需要不到一分钟时间,但对很多老人来说,却成为他们与数字化生活之间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这一问题更加凸显。

扫码时代,如何等等那些年迈的“前浪”?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扫码时代”被遗忘的角落

10月下旬的一天,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李秀玲(化名)来到小区附近的一家医院接种流感疫苗,这是近几个月这位八旬老人第一次来这家医院。

“我已经好几个月自己没来医院看病取药了,就因为要网上预约还要手机扫码,我这么大年纪真的不会用。”

83岁的李秀玲和老伴身体都不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以往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定期到医院开药检查,但如今,公立医院实施预约制挂号以后,把两位高龄老人难住了。

因为年事已高,李秀玲和老伴的听力都不太好,电话预约挂号很吃力,而对于只会用手机接打电话的他们来说,手机预约更是难上加难。

“每次都是儿女有时间帮忙开药,但孩子们也很忙,我们心里过意不去。”李秀玲说,这段时间,她和老伴为了给孩子少增加负担,甚至开始省着吃药,这样就可以少跑几次医院了。

除了看病,李秀玲平时的活动范围也被迫“缩小”了,因为现在处处都要扫码进门。

“去超市进门要看健康宝,推一辆购物车还得手机开锁,不会扫码的要去手动填信息,非常麻烦,你说让我们咋办?”

过去,李秀玲喜欢去家附近的几家大超市买菜,但现在为了方便,她通常只在小区附近不用看健康码的小超市和小卖部买东西。她说,自己这一年很烦恼。

这样的遭遇并非个例。老人因为不会使用叫车软件,一连走路4小时都未能打到车;停电了,老人因为找不到手机里的手电筒,只好摸黑服药……类似的新闻近期频繁被媒体曝光。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期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中国已有9.4亿网民,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占10.3%。

虽然这一数字非常庞大,但对比中国老年人总数不难发现,仍有大量老人没有追上移动互联网的步伐。截至2019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2.54亿。这也就意味着,还有上亿老年人是“脱网”的,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网络时代带来的很多便利,甚至生活中会遇到更多障碍。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翻越数字鸿沟,障碍或许比想象的要多

对于老年人来说,翻越数字鸿沟为什么如此艰难?其原因是复杂的,有硬件上的不便,也有老人心理上的不适应。

例如,近期,宁波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等机构完成了一份题为《宁波老年人数字化金融工具使用情况研究》的调研报告,总结了一些老年人在使用数字化金融工具时实际存在的问题。

上述报告的数据显示,66.7%的老年人反映,手机银行页面上展示的功能过多,部分功能查找比较麻烦,甚至根本不知道电子渠道拥有这些功能;93%的体验用户反馈,手机银行页面的字体过小,没有照顾到老年人视力因素,老年人常用的功能没有清晰展示出来,相关的提示文字也比较小,等等。

但除了这些原因,很多老人从心理上也很难接受这些新事物。

“我是今年才学会用微信付款的,但后来发现用不习惯,生怕哪里点的不对,钱被刷错。”

73岁的冯女士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自己以前没开通过微信支付,因为这几年看到大家都在用,所以也想试一试。几个月前,冯女士的女儿给她绑定了一个额度3000元的微信亲情卡,方便她平时去超市购物等,在女儿反复指导下她终于学会了微信支付,但是没用几次又放弃了。

“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就点错回不去了,人家刷了我的手机我也不知道扣得对不对,每次去完超市还得给女儿打电话问问钱扣没扣错,比原来更复杂了。”冯女士说。

对于高龄老人来说,微信更是个让他们“头大”的事物。

“女儿、儿子都教过我很多次了,每次刚学会,第二天又忘了,真的记不住,看得我脑袋晕,最后气得他们也懒得再教我。”

李秀玲说,自己和年轻人不一样,平时并不需要经常使用微信这些功能,所以记忆那些复杂的页面对于她来说非常困难,学习用智能手机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微信对我来说不是必须的,为什么一定要强迫我学会呢?我只是想用手机挂个号而已。”

资料图:某“手机课堂”教学现场,老人正在学习。 林波 摄

如何等等年迈的“前浪”?

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加剧。据全国老龄办预测,203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3.7亿,占比25.3%。

如何才能让年迈的老人不被遗忘在角落中,是一个现实又迫切的社会问题。

其实,近年来,各地已经在陆续出台一系列举措,为老年人打通“绿色通道”。

例如,针对老人预约挂号不方便等问题,今年9月,陕西省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陕西省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2年,所有养老机构能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不同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全部设立老年人挂号和就医绿色通道。

本月,四川省卫健委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落实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的通知》。通知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老年人等特定人群挂号、就医“绿色通道”,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在挂号、缴费等环节实行老年人优先。

此外,上述通知中还强调,各级医疗机构导诊台等处要指定专门工作人员为老年人等特定人群提供接待咨询、预约就诊、就医指南等服务,指导、帮助不会使用手机挂号的老年人预约挂号。

同时,近年来,包括北京、上海、南京等在内的不少城市的社区、老年大学等都开设了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智能手机培训班,目的就是帮助更多老年人能够迈过数字鸿沟。

一系列更加人性化的举措背后,是社会包容度提升的体现。不过,在这些举措之外,更重要的或许是:我们真的能够站在这一群体的立场思考,为他们提供帮助。

不可否认,老年人与时代产生的隔阂是任何年代都无法避免的社会现象。没有任何一代人能永远站在时代潮流之上。

既然所有人都终将成为“前浪”,那么,等等这个时代的老人又何妨?

来源:中国新闻网、长江云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2010/e97cc895fb7c3a3301045dff14bd36c6.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