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扛起生态发展大旗

2017-03-10 15:40  

通讯员徐世聪、汪琼辉:日前,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正式将通山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要求遵循“县市制定、省级统筹、国家衔接、对外公布”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编制实施水源涵养负面清单,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

       通山县为何能入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又将如何借势发展,落实生态保护?近日,笔者特地采访了通山县有关部门。

天赋异禀 生态基础好底气足

       翻开《通山县志》,该县地处北纬30度生物带的中心区,境内生物物种丰富,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幕阜山脉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华中地区最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良好的生态基础造就了异常丰富的物种。”县志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78.6%,气候常年温暖湿润,境内生物种类丰富,拥有珍稀树种22科34种,古树35科,81种;野生动物187种,云豹、白颈长尾雉、穿山甲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5种、二级重点保护23种。

       此外,该县森林覆盖率为62.83%,超出全省平均值25个百分点。现有林地总面积为193246. 9公顷,地表水年径流量为30.3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为87000万立方米。

       县林业局局长程涛认为,是丰富的林水资源构成了该县在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生态屏障,对维系华中地区生态安全作用巨大。

       县旅游局局长阚艳军说,丰富的山水资源为该县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先天条件。目前,该县旅游资源共有8大类、48种、206处,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形成了“游山、玩水、探洞、观古民居、谒闯王陵、品农家乐”的大旅游格局,可谓“移步是景、入目陶醉、醉美田园”。

天降大任 守住绿水青山底色

       据悉,通山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后,将在获得国家相关财政、投资等政策支持的同时,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合理调控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内容和边界,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这个‘金字招牌’,在给通山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保护环境,守护和增强青山绿水底色。”副县长柯振华说,去年以来,通山着重在三个方面进行了严密的保护:一是“绿满通山”持续发力。为全面消灭片区荒山,该县全局规划统筹“绿满行动”,成立“富水湖岛屿绿化”、“飞播造林”等8个工作组挂牌作战,先后完成绿满整地面积18.3万亩,完成造林栽植面积14.5万亩。二是富水湖拆围着重发力。为保护、修复和改善富水湖水域生态环境,确保在6月30日前全面取缔网箱围汊养殖,该县对全县1024户网箱养殖户和537户围汊养殖户进行了统一拆除,先后拆除上岸619户,已拆网箱24714口,面积近11万平米。三是环境问题整改强势推进。该县在对九宫山风景区矿山污染等15个突出环境问题进行整治的同时,关停矿山及非法小企业48个,并投入1858万元,用于生态县创建、农村环境治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

       目前,该县正围绕“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重点水源地的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实行严格准入制度。同时,在违规禽畜养殖场关停搬迁、高山生态修复、饮用水源地保护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降低、消除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

天赐良机 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

       “多了个国家级‘金字招牌’,我们在外招商将更加自豪、更加有底气了。”3月3日,县招商局局长舒克伟告诉笔者,2月末,该局招商小分队就前往深圳、东莞等地考察企业,向客商推介通山山水开发、绿色能源项目。仅3天就与8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预计总投资额将达50亿元。

       “随着通山纳入国家生态功能区,绿色生态项目开始成为县域投资的热点。”县发改局局长陈绵主说,目前,该县绿色生态项目遍地开花,全县118个重点项目中,新能源、山水旅游、现代农业等“绿色”项目占60%以上,总投资达到500多亿元。其中,大畈镇投资1.78亿元的南山居、龙隐山两个富水湖旅游项目建设火热;厦铺镇投资2.2亿元的厦铺河水电开发项目施工正酣;洪港镇投资5000万元的太平山乌龙茶项目稳步推进……

       “未来五年,我们将抢抓国家重点生态功能示范区创建机遇,着力打造中部绿心核心区。”县委书记石玉华表示,将以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契机,推动绿色产业、绿色家园、绿色民生、生态文明等竞技提质,进一步深化“山通水富、绿色发展”内涵,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