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⑭ 】春行山界

2021-02-17 21:17  

大年初三,趁休假,带着丫头探访三界,寻找孩童时的乡村情结,品尝深村的年味和春意。

天蓝云淡,风和日丽,很好的天气。行走在乡村道路,沿途遇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大多是从山里出来,少数是往山里赶。年,就是这样辛苦的奔波在路上,即使奔走千里,也不曾说声辛苦。

来到风铃谷,坐享远离喧闹的宁静,沐浴初春的暖阳,任凭你听风、听水、听鸟鸣,赏天、赏云、赏山色。轻轻的碰一碰悬挂的小风铃,一串串悦耳的春天畅想曲就回荡在山水间,让人流连忘返。

今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更早些,把残冬的余寒冲淡得很薄很薄。那充满生机的绿色正悄悄的在乡原崛起,山上的野樱花、梓桐花此时开得正卖力,让人抬头便知春天真的来了。那经历了寒冬消瘦的溪水,此时恢复了活力,不知疲倦的从高峰奔来,流向谷底,汇入平湖,绿得醉人!一路叮叮咚咚流向远方,是一支优雅动听的歌,是一首载满乡愁的诗。

三界因湖北通山、崇阳和江西修水的三县交界而得名。这里树木参天,庄前屋后更有香榧、银杏、榔榆、甜槠、青钱柳、青冈栎等千年古树群和珍稀植物。这里人杰地灵,大山孕育了一代又一代鲜活的生命,更诞生了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冷水坪。残存的旧址,凝聚着当年干革命时期的艰难困苦。正因为千千万万仁人志士的前仆后继,才换来了今年的太平盛世。从那供奉的堂前,便可知毛主席在广大普通老百姓中的神圣地位。

一头扎进山里,抬头处,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庄外有庄。曾经这片幽深广袤的原始天地,给山外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在改革开放时期,三界以丰富的林木资源,为社会经济建设默默奉献了自己的青春。那时的林业就像春天的山原,红红火火。现如今,物是人非,从残存的站址和站点,便可读懂曾经的辉煌和现代生态林业的转型。

行走在大山的缝隙里,路恰如一条飘落在群峰谷底的丝带,人渺小得如浮世中的一粒尘埃。悟之,便可知进退;惜之,便可图奋拼。先辈就是坐拥这份大山的情怀,躬耕在大山深处,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过着日出而作和日落而息的生活;后辈就是继承这份大山的情怀,闯出大山,打拼在异乡,收获着前辈不曾奢望的梦想。

走村串庄,乡愁涌动。村庄散落在林海中,出得门庭便是山。借乡村振兴之机,美丽乡村正在崛起。一座座新楼拔地为起,让人颇感如今乡村胜城喧。昔日的老房,正一天天被蚕食,有的垮,有的漏,有的拆,让人颇感一份珍藏的乡愁在悄悄地被撕碎。每一座老房,能勾起我对孩童时的追忆;每一件老物件,能勾起我对过去农村生活的回味。纵然那时的生活很艰苦,虽没有现在的情调,却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更是那用勤劳的双手雕琢的石门、石墩、石柱、石磙、石磨、石窗,可谓是鬼斧神工;更是那凭精湛的技艺雕刻的木床、木樑、木窗、木壁、木竹摇篮,可谓是巧夺天工;更是那用辛勤的汗水夯实的黄土墙和层层砌起的青砖黛瓦,可谓是别具匠心。而那晨明暮晚飘起的一缕缕炊烟,更是我钟情的画境,这份恋旧的情结如今很难从乡村里寻觅得到。

串户走巷,乡情荡漾。一句新年好,便可收到一串串大山人淳朴的微笑。山里人很热情,就像初春的暖阳,比城里虽同在屋檐下却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更富有情调。传统春节的到来,在外打拼了一年的游子,就像燕子归巢,从四面八方涌向生养的故乡。借春节长假,有的是和期盼已久的父母和妻儿团聚;有的是串门走亲;有的是不忘根,拜祭祖人。回到故里,年味十足。有的三五成群坐在暖阳下拉家常,有的在打牌,有的在做年味大餐,有的在火炉边纳鞋垫,有的在给孙儿喂饭,有的在重温童年的梦。更是那火炉上方熏着的腊肉油干散发的香味,让乡村年味更富有鲜活力。

年,来得隆重,但去得匆匆。难得一年的相聚,总会在狂欢的年味大餐后悄悄的散去。而当我看到一位母亲静静的独坐在门口,一位老父正在火炉边摸索着做饭,我的心突然收得很紧很紧。他们的儿女都有孝心,过年都陪伴了他们,但相聚后剩下的又是一个人的寂寞。他们宁可独自承受着孤独和病痛,也不愿给孩子添负担,更不愿到城里享受天伦之乐。不是他们不会享受,而是他们难离故土。儿行千里,父母担忧。愿普天下之儿女,趁父母健在,多抽点时间回家看看。

春行深村,年味十足,但愿年味延续得更长、更久些……

图文:周建军


(编辑:徐微   编审:程思)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4/202102/8d17ae77e215633bcb7bd3eebcbc0651.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