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山水富民 绿色发展 旅游兴镇 | 记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十强乡镇通山县大畈镇

2021-04-08 11:02  

大畈镇党委书记程刚访问贫困户

游客采摘大畈枇杷

阳春园麻饼

扶贫车间

文艺演出

隐水洞景区游人如织

大畈镇板茶大桥

龙隐山生态旅游度假区

2020年,在通山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畈镇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以农业高质高效为核心,以乡村宜居宜业为主线,以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群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宜居。

以“特色小镇”为发展支撑,强力推进产业振兴

着力优化传统农业。抢抓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契机,主推枇杷、油茶、桔橙等传统产业,打造富水湖南岸3万亩油茶基地,以大坑村、隐水村、白泥村、鸡口山为核心,辐射下杨村、西泉村、板桥村、官塘村等公路沿线的“一区一品”枇杷产业带。

着力深化产业链条。瞄准精深加工市场的空白,建成以特色农产品采摘、枇杷深加工、生态旅游、电子商务融合发展为主题的八福康枇杷产业园,打造枇杷采摘园、枇杷科普馆和枇杷酒厂,去年8月6日,九宫枇杷饮料成功上市。

着力优化产业融合。坚持市场导向,在继续壮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推进隐水洞、富水湖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深耕龙隐山生态旅游度假区、阳春园传统手工食品体验馆、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等有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和有规模的生态农业项目开发,逐步搭建起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

以“生活富裕”为奋斗目标,强力推进人才振兴

狠抓实用技能培训。针对目前农村留守农民实用人才缺乏,新产业和新型主体发展上科技支撑不够的实际,密切配合县人社局,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两后生”、致富带头人、贫困户、退捕渔民为重点,围绕枇杷、油茶、猪牛羊等种养殖技术及月嫂、育婴员等新兴职业技能,组织专题培训班6期,培训1000余人次。

强化后备人才培养。从村“两委”、监委会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42名,按照“先给舞台、再给位子,先当配角、再当主角,先挑担子、再给身份”的递进培养模式,引导后备干部聚焦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信访稳定、安全生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中心工作,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深入开展“能人回乡”。 摸排大中专毕业生、复转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群体,积极培养“新乡贤”、“科技明白人”、“致富带头人”,鼓励引导有一定创业条件的党员群众牵头领办合作社和企业,通过流转土地、统一开发,解决乡村信息不畅、发展能力不强等短板,带动群众抱团发展。板桥村“致富带头人”章晓建创建的阳春园食品厂先后带动贫困户就业40余人,并实现产业挂靠覆盖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大畈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12户6336人稳定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高质量达标。

以“文明新风”为精神内涵,强力推进文化振兴

巩固意识形态。结合“红色宣传”工程,通过漫画图说、文艺演出等形式,引导正能量占领乡村文化阵地,切实营造浓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集中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专题学习,组织宣讲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23场次,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12次,开展党支部集中学习60余场次。

浓厚法治氛围。利用柜窗、横幅、标语、授课、讲座、巡回法庭等形式进行法制宣传,先后开展了“扫黑除恶进校园”、“山歌唱普法——走入板桥”、“政府干部、镇直机关单位负责人集中法制学习”、“12.4国家宪法日暨法制宣传日”等大型普法活动,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近8000份,受教育群众达1万余人。

繁荣乡村文化。针对群众精神生活需求,积极对接上级“送”文化,交流合作“引”文化,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进万家、“与爱同行,惠游湖北,相约龙隐山”、第八届“香城大舞台”广场舞大赛、“唱响山歌”等文化娱乐活动。

以“美丽乡村”为颜值担当,强力推进生态振兴

建设宜居村庄。围绕水、电、路、文化广场等民生设施配套,推进大坑村、下杨村乡村振兴,白泥村、和平村、杉木园村、西泉村美丽家园建设。围绕“畅返不畅”路段整治、自然村路面硬化、危桥改造、坑洼破损路面修复等重点任务,完善镇村路网体系。目前,大畈镇农村道路里程达263公里,行政村、自然村(20户以上)实现公路硬化全覆盖,荣获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称号。

整治人居环境。围绕“防疫有我,爱卫同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聚焦环境整治、防疫消毒,累计出动保洁员4000余人次,清运垃圾600余吨,消毒重点区域40余万平方米,整理破旧垃圾转运点2处,清除“牛皮癣”40余处,整治打场晒粮20余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大畈镇被评为省级旅游名镇,板桥村荣获咸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绿化村湾道路。以“道路成线、村庄成荫、山地成林”为目标,先后修复公路沿线生态427亩,种植乔木灌木2万余株,建成30公里生态绿色景观廊道。坚持美化环境,以“一口五旁”(村口、路旁、河旁、山旁、房旁、田旁)增绿为重点,发展农户庭院“小花园”“小果园”,打造一村一景、一路一景。2019年至2020年,大畈镇灭荒造林10230亩,森林覆盖率增至59.87%。

以“基层党建”为组织保障,强力推进组织振兴

狠抓支部建设,夯实执政基础。坚持以提高执政能力水平为重点,抓班子,带队伍。聚焦纪委、公安等部门“负面清单”,对109名村(社区)两委及后备干部进行联审,并先后调整补充党支部书记2名,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去年,重点培养后备干部41人、入党积极分子125人,新发展党员22人,其中35岁以下年轻党员13人。

聚焦学习教育,强化政治引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累计开展“支部主题党日”264场次,通过送学上门、网络送学等形式,确保流动党员等五类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抓好“六大”活动专项学习,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专题集中学习3次,收集调研报告8篇。

锤炼使命担当,彰显新风形象。聚焦疫情防控,成立一线临时党支部8个,组织200余名党员干部24小时值守,地毯式摸排常住人口,督促落实居家隔离,保障群众生命健康。防汛期间,组织党员突击队14支,转移安置群众699人,处置滑坡险情2处,切实在战疫、战洪一线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今年,大畈镇将继续在省纪委工作队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全面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江世栋 通讯员 钟玺玮 郑梦溪)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4/202104/bbe5f0a5f908a2135625dd90c1a98c0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