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一根竹的“ISO”实践

2018-06-04 15:37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甘青 通讯员 吴鹏

一根竹的惊艳

5月14日,在广东珠海ISO/TC268全球会议的讲台上,咸宁市与会代表作了题为《咸宁发展可持续竹林经济案例》主旨演讲。

咸宁也是会议上唯一上台分享案例的中国地市级城市。

“我们咸宁的竹林经济实现了精准识别、精心施策、精工打造、精细管理……”随着同声翻译话音落下,主题演讲赢得了来自国内外200余名专家的掌声。

ISO/TC268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下属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代号,旨在推进城市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ISO/TC268制定的37101标准为全球城市管理提供有效工具,是实现联合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备受各国关注。

千里之外的珠海,国内外专家在惊艳咸宁经验,而在咸宁本土,竹农竹企则在惊喜ISO37101带来的收获。

通山县西坑村,一车价值4万元的竹炭正在装车,准备运往武汉。竹农华友生说“没想到竹子加工剩余的边角料制成竹炭还能卖出好价钱。”4年前,华友生与众多村民一样还在叹息村里的楠竹长不大,成竹不好卖。

2014年,村里在百亿竹产业发展政策引领下,在楠竹扶优技术支撑下,转变发展方式,筹资300余万元建起了楠竹加工产业园,建成了竹筷、竹丝、竹炭加工厂。

村支书朱必海介绍,过去村民卖一根原竹收入只有10元,如今通过加工提升了竹的价值,一根竹可收入50余元。

咸安森工产业龙头企业——巨宁公司,一车重组竹在装车,准备从码头发往德国。

巨宁竹业副总经理章冰说,这几年巨宁重新调整了发展思路:定位于生产户外重组竹产品,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路线。

巨宁公司科研团队通过技术创新,改进、优化重组竹制造工艺,先后推出重组竹庭院、阳台、卫浴定制产品,重组竹户外地板、外挂墙板、竹钢型材等产品,获得1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如今,产品出口德国、英国、日本、比利时等国家,深受好评。

一份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完成新造竹林面积超过12万亩,竹林基地、园区面积超过165万亩,立竹总量达到3亿根。

2017,全市竹加工企业32家,主产品涉及六大系列600多个品种,年产竹地板、竹笋、竹炭、竹制家具等制品总产值超过25亿元。竹林旅游年产值超过7亿元。

一根竹的成长

咸宁竹的惊艳离不开成长的沃土。

在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这沃土的根基是我市产业政策的强力推动。

咸宁市拥有丰富的竹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起即为全国十大竹产区之一。但是在2012年以前,咸宁市竹林质量普遍较差,经济效益低,每年亩平均收入仅200多元,与浙江等发达地区每年亩2000多元比相差将近10倍。

差距引人深思。市委市政府组织的一次次考察开拓了视界,打开了思路,更坚定了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人家安吉的竹子已变成了粗壮的‘汉子’,而我们的竹子却长成了‘瘦子’。”

“别人卖竹子是论斤论克卖,而我们卖竹子是论吨论车卖。”

“我们在竹市场不能光卖‘布’了,我们要自己做‘衣服’卖品牌。”

伴着可持续发展的渴望,咸宁竹林经济进入了攻坚期。

2011年,咸宁市委、市政府领导向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关于发展竹产业的建议,市人大和政协“两会”期间,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或提案,要求加快竹产业发展。

2012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咸宁市竹产业发展做出指示,咸宁市开始把可持续竹林经济作为咸宁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重要抓手,组织开展产业发展研究,对市内各县市区政府、林业局、全市70个乡镇和市直相关单位下发《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把竹产业建成咸宁市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2013年,在《意见》的基础之上,咸宁市发布《咸宁市竹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各级党委、政府结合各自实际,相继出台了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责任制度,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同时,咸宁市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签订了竹产业发展责任书,责任书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做好发展可持续竹林经济涉及的资金、竹林抚育、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科研等多方面工作,由办公室定期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为咸宁市发展可持续竹林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组织保障。

一根竹的实践

成长离不开实践,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竹林经济离不开ISO37101标准引导下的实践。

“ISO37101下的竹林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市质监相关负责人说,所谓系统,就是一环接一环,环环有标准,环环相吻合,环环成合力。

——竹基地作为基础环,实现了一环接一环。

第一环,丰产培育扩面,通过新造和培育竹林,管护星星竹海、随阳竹海、金沙竹海等现有林等方式,增加全市竹林总面积。

第二环,集约经营提质,按照楠竹材用林、笋材两用林、笋用林的分类经营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增加竹林质量。

第三环,基础设施增效,通过采用劈山、垦复、施肥、合理留笋养竹、合理采伐等抚育管理措施,降低竹子生产成本,提高竹林效益。

——竹科研是支撑环,形成了环环有标准。

我市将林科所升级为市林科院,开展竹子等林木栽培技术应用研究、生产技术研发、技术标准化等工作,从种植源头开始,沿着产业链条制(修)定标准、采用先进标准,提升标准水平;与国际竹藤中心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国内知名竹类研究单位和龙头企业,筹建国家级竹产业研发中心,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竹业科技创新和质量管理体系,在市场出口上完善标准,开展标准比对和认证。

——竹加工是关键环,做到了环环相吻合。

“我市原有的竹加工体系,存在着产业链尚未成型,各环节之间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市竹产业办相关负责人说。

我市在推动可持续竹林经济的过程当中,通过建立竹产业园,开展竹材加工企业建设,逐步形成了“一园多点”的竹加工企业格局,利用本地竹材、竹笋等资源,形成了咸宁竹产业集群,实现竹产品配套互补,发展系列加工、精深加工,打造完整的竹加工产业链条。

——竹营销是重点环,实现了环环成合力。

过去,我市不少优质竹产品,因企业市场营销不够等问题,产品销量提升较慢,产品品牌多年叫不响。针对这一情况,我市积极推进竹产品营销网络的建设,根据竹子生产、竹产品加工企业的产能及市场的需要,组织竹加工企业、种植大户、竹农与专业销售商建立牢固的生产和销售联盟,签订中、长期销售合同或协议,形成稳定的生产和销售体系,让生产、加工、销售形成一个闭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