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文学】| 陈勇连:父亲的扁担

通山县融媒体中心   2019-10-17 15:03  




我的家乡在偏远的小山村。自从我出嫁后至今,利用小长假回老家探亲三次,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父亲的那条扁担。

其实,父亲的扁担在我上学时就有。那是一根非常普通的扁担,是用楠竹剖成两半,加工成的竹扁担。一头挂上一个筐,因楠竹韧性好承力强,有时一担要挑一两百斤,扁担叽嘎叽嘎响,时间一久,父亲的肩膀都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扁担也蹭成金黄色。当时,由于地处山区,偏远闭塞,到二十多里外的集市上购买化肥、卖农产品、搬运货物什么的全靠肩挑背抬,用得最多的是扁担。

因此,扁担成了父亲用得最多的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辅助工具。

2003年,是我出嫁后第一年回家。这时村里修起了乡间土路,一直通到镇上。父亲他们院子里大伙儿又齐心将土路修到院坝门口,稻田垅里也修起了机耕道。于是,父亲就请个木匠,买两个车轮做了一辆板车,每次一个人能拉上四五百斤,到集市买化肥、农副产品,到田地里收割稻子都可以用板车来运输,既轻松效率又高,板车代替了父亲的扁担。原来那根肩挑的扁担只隔三岔五地用上几回。

2011年,我第二次回家乡探视父母。

那一天,当我在镇上走下汽车时,惊喜地看见父亲骑着三轮摩托车来接站。父亲看到农村交通得到改善,每个村子通了公路,代替了过去的土路,人们出门方便了,用板车搬运货物费力费时,不划算。加上这时经济条件允许,就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

父亲高兴地对我说:“这家伙真管用,每次拉上千儿八百斤,爬坡也不成问题,自己还可以骑在上面,路也不用走了。去镇上一会儿就到,真快!”

三轮摩托油耗小,油费也不高。看来真是既经济又合算。

此时父亲的扁担,又被三轮摩托车取而代之。

今年春季,我又一次重返故乡。事隔几年,当我踏上这片古老的热土,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象了:过去通到我家的那条窄窄的乡村公路,已经拓宽变得平坦;父亲开着一台拖拉、耕田两用机,在公路上、田间地头运输劳作。

原来,国家对农民实行了农机补贴。父亲对拖拉、耕田两用机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机器农忙时可以耕田,农闲时挂上车箱就可以拉货,而且运载能力比三轮摩托更强,除去农机补贴,自己只需花几千块钱。父亲和母亲一合计,卖掉三轮摩托车,购置了这台拖拉、耕田两用机。

有了拖拉、耕田两用机,父亲如虎添翼,尝到了甜头。不但承包了二十亩田地,而且还将村西山那片荒坡承包下来,种植果木,使家庭经济收入翻了番……

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拿起闲置墙角多年的扁担,对父亲说:“这扁担已经没有用了,还不如……”父亲从我手里抢过扁担,深情地说:“我要留作纪念。”

是啊,这条看似不起眼的扁担,伴随父亲度过了大半辈子,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时代进步的见证物!它,不但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变迁,而且见证了建国以来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陈勇连  现供职于新城学校


朗读者简介:徐大发,湖北通山县燕厦人,从教。通山县作协副主席。咸宁市评论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爱好摄影、写作。2014年出版散文集《富水湖放歌》,获得第二届香城泉都文艺奖金奖。爱散文,言论类文章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多次获奖。也热爱新闻报道,多次被咸宁日报评为模范通讯员。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4/201910/f085b7c95e14917443487bab4168c4cf.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