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通山一地村民自发出资160多万元修路,让“天堑变通途”!

云上通山——通山县融媒体中心   2020-08-03 11:41  


横溪村

500米路段车行3小时

“这一幕经历我永远忘不了!”横溪村村支书金良勇对笔者说。

去年他去老舅家拜年,刚吃过中饭就急着往回赶,那天村里正好有急事。可是,小车走到半路上就被堵住了。位置处于墩上庄。来来往往的大大小小的车俩挤在3.5米宽的马路上,有的地方更是狭窄。这些车辆,进的不能进,退的不能退。只能等待车队远处的车辆寻找到一个让车口一点点的接龙移动,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有时只能停在那里干着急。不管你怎样喊叫或是狂按喇叭都没有用,一些性急的干脆把小车停在路边兀自弃车而去,那路就更是没法走了。要是遇上雨天,泥泞的路面就更是难行。

“那一次堵车,500米里的路我整整走了3个小时!金支书说。堵路的原因主要是路面过于狭窄,路况太差,提起来都是痛。

横溪村共有1526人口,分别由上郑、下郑、横溪村合并而成。公路往上延伸就是林上村,可到樱花谷,可以接山界出厦铺;也可以从另一方向驱车去那边的崇阳县。

由于交通闭塞,山上公路边的村庄许多人家已外迁到镇上或县城去了。比如1组梓木坑头庄原先30多户100多人口现在只剩下四五户人家10个人了,只剩一些老屋废墟留守在那里自生自灭。

尽管这里的生态资源很好,尽管乡亲们都很留恋故园,但崎岖狭窄的公路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成了一种痛彻心扉的呼唤。

我们要自己刨出一条路来

村支书金良勇1975年出生,是兰州武警部队的退伍兵。他2018年任村支书助理,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早有立志修路的念头了。他上任村支书后,这种理想就更为迫切。

“我们要自己刨出一条路来,不等不靠不要。”他分别在村干部会、党员主题党日活动上都提出了自主修路这件事,得到了一致的通过。会后,村组干部下去动员,村民也是热情响应。

修路资金不够么办?组织募捐。群众自己推举党员组长3人成立路会(类似于协会理事会组织),进行筹款、采购、修路等事宜。村里干部帮助协调、监督和指导,确保修路活动正常开展推进。

第一个捐款的是81岁的郑德汗老人,他听说捐款修路这件事后主动找到村干部捐款。那时还没正式成立路会组织,他只是听说这件事就赶来捐了。

老上访户郑传伍也赶来捐了两千元。去年初,村干部把他从上访地接回来。他也是一名退伍军人,身体不好,有低保。他为他的公益天然保护林补偿金一事而上访,已解决。

老上访户郑传伍是郑德汗老人的儿子。在自发修路这件事上,父子俩有着同样的表现。

最大的一笔捐款人是村民金立新。他说为了公众利益,他愿意做点事。他在陕西省办玻璃胶厂,疫情期间困在家里感觉到跑遍世界还是家好,只有回到家才真正感到温暖,家乡才是爱的港湾。外出的人都想为家乡的发展做点事,不然混得再好也没有滋味。他家所在的村湾7组电路整改时,他曾出钱帮助安装12盏路灯,送上一份光明。

一时间,大家都纷纷慷慨解囊,在外务工的人员纷纷把钱通过微信先转到村干部,再由村干部转到路会出纳入账。大都是一千两千的捐,多少不限。99%以上的村民捐了款,全村在短时间内捐到了70多万元。去年5月31日开始动工,村内全线9.1公里路基目前已自主筑好,路面由原来的3.5米宽拓展到5.5米。

路延伸到哪里我们免费饭餐就供给到哪里

一条9.1公里的路,募捐到的钱只有70多万元,缺口很大。据估算,每一公里的费用缺口需35万元。但村里人没有难住,说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修好的那一天。“路漫漫兮,其修远兮”。人心齐,泰山移。面对困难,村民没有后退。村民纷纷自发赶去帮忙修路,有发牌帮助运土方材料计量的,有到现场帮忙施工的,有帮助维持交通秩序保障施工安全的……所有的付出都不需要一分钱的报酬。修路必然会涉及到一些占用的田地或山地菜园,但都没有一分钱的补偿。村里修路被用的田、地、山共有十几处,涉及到的有50多户,都没有一家有扯皮纠纷的现象发生,都愿意捐献出来做好事。公路修筑延伸到哪个生产组,哪个组的村民就自觉的争着免费提供饭餐,还有许多人买来整件的矿泉水送给施工人员解渴。

晓泉村

费用不够我来兜底

晓泉村与横溪村相邻相接,该村百姓听说横溪在自发修路的信息后,说我们也不能落后,而且行动要靠前。该村于去年正月初八发起修路募捐活动,于2月份就开始动工了。该村有1675人口,听说要修路热情特别的高,发动群众自愿捐款达98万多元。过村路线全长4公里,涉及外村的征地付出补偿费十几万元,但本村的征地却是一律无偿的。

“我们的老板比横溪村多。”当问及募捐为何比横溪村高时村支书阮望贵答道。村民程益阳仅他一人就捐款19.7万元,他还豪气地说修路的费用不够部分,可以由他一人兜底。

除了陈益阳外,还有村民程少明、张玉奇、吴兴军、张维望等几位老板出手也很大方,而且带头积极捐款。

凡是外出务工的老板,每年回乡村里都会组织一次老乡联谊会,请他们为村里的发展献谋献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次公路募捐,他们普遍认为给了一个回报乡梓的平台,一个个比赛似的慷慨解囊。

给我一次回报做人的机会

老党员吴远汉,75岁了,儿子和媳妇都双目失明。儿子一家在县城幸福小区租了一间房开盲人按摩店,吴老汉也随儿子住帮他带孙子读书,一面帮着打理生活。吴远汉是低保贫困户,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他听说村里要募捐修路后,特地回到村里找到阮望贵支书要捐一千元。阮支书不肯接他的钱,他横竖不肯收回,硬是把钱塞到支书手中,说:“我一直在搭党的福,这次也让我尽点微薄之力做一回人吧!至于困难,我能捡捡破烂什么的克服渡过的。”阮支书没法只得收下这笔沉重而特殊的捐款,村里人听说后也都感动不已。

一组热心公益的群雕像

自从募捐修路活动发起以来,村里百姓都纷纷自发的加入路会活动,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都去争当义工。比如有的帮助开挖机,有的帮助开票记工,有的帮助组织协调,有的帮助维护施工安全……修路就像一块巨大的磁场,将村民都吸引了进去,大家每天议论的话题除了修路还是修路。

阮望贵支书掰着手指为我们讲述了一位位热心家乡修路的义工:

张飞兴,63岁,县退休的一名老公安。听说修路需要人帮助管理,他立马主动报名参与进来,每天自费打车从县城到村湾“上下班”。

吴远伍,8组组长。他是一名做过痔疮癌手术的病人,坚持每天到工地帮助参与做事,凡是有占田占地纠纷的,他都去积极调解,做思想说服工作。

张怀行,他在武汉、四川两地办了工厂,每天有几万元的收入。他除了捐款外,也一直坚持留在村里帮忙操心,不计较自己厂里生意的损失……

还有许多许多的人,在我眼前不断闪烁浮现……感觉这些人就是一组热心家乡公益的群雕像,矗立在村中供后来人观摩瞻仰。

补记

横溪村和晓泉村的公路修好对接后,就能形成一个小环形公路,沿线通过5个村,受惠人口一万多,杨芳林乡共有9个行政村。

这两个村自发修路的事迹打动了通山县交通局,该局已于去年8月25日正式立项接管修建这条环形公路,实现黑化柏油路,并增添好路牌路标水沟涵管等路面设施,严格按照乡村“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标准来建设。

交通局接管建设后,施工队延伸到哪个村组,哪个村组照样自发免费管饭餐送茶水。施工队的杨芳延经理说,他们施工队在其他地方的村庄修路施工,常是挖机旁围满了人,这些人都是来阻止施工要补偿的,到横溪村却是完全相反的情景。

路面修好后,横溪村三组,也即处于半山腰的下屋场(下郑)已有28户人家在开始回迁,正在高兴地开始动工做房子。

处于樱花谷林上村一带的旅游线上,距离横溪村6公里的地方,海拔600多米,这里居住凉快又没严重的湿气,夏天睡觉得盖被子。这里有八百多年树龄的银杏树,有一大片古村群落。已有上海老板来这里联系建造度假山庄事宜,计划在樱花谷一带,改老屋为休假山庄,利用好的生态环境和古村民俗风情吸引游客来休假休养。

据杨芳乡政府熊美萍书记介绍,除了这一条“四好农村公路”建好后,还有去高桥头大城山那一带的一条省立项旅游等级的公路也正在开建。再就是一条穿乡而过的“咸九高速”公路正在兴建中,并在杨芳有出入口。加上沿乡街公路的“一线串珠”(“珠”指公路沿线的4个风景点)的形成,杨芳正迎来发展的好势头。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杨芳林是一块无厂矿污染的处女地,水源保护地,生态旅游地。有了交通的便利,农旅融合,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就会越来越出彩,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

耳边响起一首通山县歌《大道通山》的歌声——

承受痛苦并非我们的习惯,

倔强的双手能将命运变迁。

曾经的苦难是祖辈留下的遗产,

面对明天我们播下诺言。

挥洒血汗唤醒我们的热恋,

过硬的肩膀能把风雨承担。

轮回的日月是生命坚守的信念,

为了子孙我们建设好家园。

……

大道通山,通圆满。

信心和血汗是我们的资源,

大理石般的意志雕刻出自传,

我们从自然领悟自然,

我们从平凡走向非凡……

(特约记者:孔帆升  通讯员  徐大发  图:王华忠)

(编辑:谭茜  编审:唐成)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4/202008/c20a8bb1c6468ba779bf09a42b3f71b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