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程许正青春

2020-07-30 08:32  


云上通山报道:(特约记者  廖双河) 三面环山,一水中流。房舍错落,垅岔贲张。这里是地处鄂东南大山深处的通山县九宫山镇程许村。

巍巍幕阜山东西逶迤,雄跨鄂赣,程许宛如一片狭长的树叶,掩藏在北麓群山的褶皱之中。19平方公里的村域,10个村民小组,3500余人口分布在18个自然塆。

这里曾是贫困的宿营地。山多地少,垅深坡高,域内无主导产业;800余贫困人口,接近全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虽有国道过境,却半数群众行路泥泞;村办公场所破旧、狭小,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如今,这里是一块活力奔放、激情四溢的热土。2017年初,通山县政府办公室驻村开展精准扶贫,程许这位衣衫褴褛、目光呆滞、畏手畏脚的村姑,天天嬗变、月月脱俗,渐渐楚楚动人,终于青春迸发。

村党支部书记涂章时、村主任许先宝说,4年的真心帮扶,既输血又造血,程许已然脱胎换骨,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这就是精准扶贫的力量!

4年前的初春,县政府办公室派出工作队进驻程许村。程许是县政府办的扶贫点,同时也是县长的联系点。这,注定着程许的扶贫工作必须务实执着、坚韧担当。

程许的贫困程度到底如何?怎样才能找到摆脱贫困的金钥匙?扶贫工作队进驻不久,县长陈洪豪就带着县政府办主任游涛利用周末一连两天跑遍了程许的山山水水、垅垅岔岔、塆塆角角。

程许山水纵横、生态良好,交通区位不错,又地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宫山往返途经节点,村内却无一项主导产业,群众增收无门路,集体收入无来源。调研结束时,陈洪豪语重心长地表明观点,眼下的程许,是典型的守着金碗讨饭吃!程许要脱贫,必须做足山水文章,走产业发展之路。

之后,游涛数次进村与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一起研究、制定扶贫攻坚发展规划。最终确定在强化干部全员包保的前提下,实行两条腿走路: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发展支柱产业,带动群众持久增收。

驻村扶贫既是政治任务,更是民心工程,惟有尽心尽力办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与认可。在精准扶贫部署会上,游涛反复叮嘱办公室全体干部,驻村不是挂号,包保不是挂名,精准扶贫必须实打实。

这几年,凡是路过程许的人都感叹,程许真是大姑娘十八变啊!他们说的,其实是指程许比过去亮丽了、光鲜了,模样俊俏了。

作为一村之脸面的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坐落在106国道边,成为程许向路人展示颜值的无声名片。

4年前的程许,村办公场所低矮狭小,便民服务室摆不下3张桌子,开个20人的会只得挤条凳。这样的村部怎么为群众服务?陈洪豪将眼睛盯在不远处的公路管理站,公路管理站建有楼房,体制改革后只住着1名养护职工,长期闲置。第二天,他带着组织、交通、财政等部门到程许现场办公,决定将村老办公楼与公路管理站置换,并依托公路管理站进行改造扩建,以彻底解决程许阵地建设问题。之后,驻村干部一天到晚盯在工地上,从设计、拆旧到征地、施工、装修,方方面面要协调,忙忙碌碌几个月,连周末都难得回城休息。游涛主任也是隔三岔五往程许跑。

当年,投资220余万元,集党务、村务、办事、看病、文娱于一体的多功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交付使用。新村部白墙绿瓦,拔地3层,占地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余平方米,拥有便民服务室、大小会议室、党代表工作室、青妇兵之家、民兵工作办公室、退役军人服务室、图书阅览室、广播室、档案室、民情茶话室、医疗室、警务室等20余间,成为全县村级阵地建设的样板工程。

村塆环境整治,游涛一直抓在手上。程许河溪弯弯曲曲,枫杨绿荫成片,特别是成畦的堤竹连绵数里、参天的古树林耸立村头,这种看得见乡愁、留得下身心的风景,在全县并不多见。但村塆脏乱差现象却较为普遍,恰似在漂亮的连衣裙上泼了不少污汁。每进村入户一次,游涛的心就像被针扎了一次。

于是,他带着驻村干部积极向上对接项目,协调有关部门编制规划,争取到专项资金300余万元,对6组坑口进行连片村庄环境整治,建起面积400余平方米的“古树文化广场”,修建“一溪两岸”大理石护栏式休闲长廊1500米。

之后,又连年不断扩张阵地、扩大战果。25公里通组公路、1万平方米入户路改造硬化了;200余盏太阳能路灯,像一条条火龙照亮了每个庄塆;占地5000余平方米的7个文化广场,吸引着腰鼓队、舞蹈队、篮球队轮番登场;新建水池12个,铺设管道5000米,全村家家用上了干净水……

环境好了,村庄靓了,名声也就大了。2019年12月,程许获国家森林乡村殊荣。每到周末,众多驴友、骑友、亲友团频频光顾,程许的小桥流水、曲岸浅滩、古树民舍、高山深垅令他们流连忘返、久久回味。

产业是强农之基、富民之本。一家人的收入来源,靠的是产业带动;一个村的终极实力,拼的是产业支撑。

发展产业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有了产业,群众才有增收渠道,村集体才有经济来源。县长陈洪豪字字千钧,程许的出路在产业,群众的富路更在产业!

如何发展产业?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一直是游涛和驻村工作队苦苦思考的问题。立足程许的地理区位、独特生态,发展生态旅游业才是最好的产业,但旅游业投入大、周期长,群众脱贫又迫在眉睫,所以,只有走长短结合之路,方能既治标又治本。

经多方考察论证,招引湖北德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程许,合作建设香菇种植示范基地。县政府办筹措项目资金230余万元,协助村里流转土地30余亩,兴建香菇大棚63个,公司方负责种植技术与生产经营。香菇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实行入股分红、协议用工,使全村所有贫困人口受益。

两年来,通过产业分红,240余户贫困家庭户均增收1000元,村集体增收20万元;通过岗位务工,80余户贫困户实现工资收入19万元。同时,筹资37万元兴建的50千瓦光伏发电站,每年增收3万余元,绝大部分为贫困户发放了公益岗位工资。

这些实实在在的收入,如同潺潺的活水滋养着众人的心田,村塆渐渐润朗起来。

香榧小镇项目,是一个集香榧种植、产品营销、旅游开发于一体的综合产业项目建成,不仅使程许成为乡村旅游的打卡地,还可带动全村乃至周边群众走上产业致富之路。这个强村富民的项目,凝聚着县长陈洪豪的大量心血。

2017年初春进村调研时,在许家塆后山的香榧基地里,陈洪豪驻足良久,他看到了程许的未来。之后每次进村,他都要到香榧基地走走,鼓励业主做大做强香榧产业,并竭力解决了一些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在陈洪豪的关心下,香榧种植面积扩大至近千亩,并带动30余名贫困劳动力务工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2019年,全县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落户程许。建设“香榧小镇”的构想,随之在陈洪豪的脑海中清晰起来。这一构想与一直寻求融入乡村建设的香榧基地业主一拍即合,他果断注册成立湖北昀泽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并立马请专家编制项目规划,一边继续扩大香榧种植规模,一边启动香榧小镇主体建筑征地事宜。

由此,程许更让陈洪豪时时挂怀。每次坐车路过,他都从车窗久久凝望;碰到驻村干部、村干部,他总不忘要问问进展、提提要求。

今年旷日持久的新冠肺炎疫情,项目建设停了下来,他坐车路过数次,忧心如焚。终于,复工复产的号角吹响,陈洪豪急忙部署程许村乡村振兴项目专题会议。3位县领导,10多位县直部门主职,实地踏勘项目现场。短短半天,宜居村庄问题、立面改造问题、配套项目问题,大大小小二三十个面对面敲定。为确保项目快速推进,陈洪豪还安排县委常委金大德披挂上阵,主抓项目建设常务工作。

四个多月来,在程许村部旁边的工地上,每天车来车往、热闹非凡,项目现场天天“刷新”。长长的“亲水荷塘”泛起了碧波,古典式的“香榧馆”喜封金顶,竹林边的“河堤步道”蜿蜒数里,“滨河公园”正在加紧施工,高档水果采摘园果树茂盛……数千万的投资,香榧小镇已初具雏形,一处九宫山旅游线上的闪亮景区已露尖尖角,接下来必将是一场惊艳的蝶变。

精准脱贫,一个也不能少。几年来,县政府办全体党员干部自始至终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承诺。由于工作调动等原因,驻村工作队和包保干部有些变动,但驻村帮扶、结对包保的力度不曾减弱、责任不曾疲软。

专职驻村,县政府办从不含糊。作为政府中枢的县政府办,人手紧缺异常突出,但常年派出3名干部并由一名副主任带队驻村却是雷打不动。办公室副主任赵江明、阮仕育先后出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办公室干部唐泳、方明、吴桢先后是工作队队员,每周至少5天驻村,1000多个日日夜夜,程许的每一处庄塆、每一条小路都留下了他们奔忙的脚步,每一户农家、每一处工地都见证着他们忠实的承诺。谈起村民的情况,他们滔滔不绝,哪家在外地务工,哪家病人的症状如何,哪家的收入有些什么来源,甚至连哪家的小孩读了几年级,养了几头猪、几只羊,他们都了然于心。村组干部都说,驻村干部比家里人还家里人啊!

结对帮扶,党员干部用心付出。几年间,先后有30余名干部与近百家贫困户结对,其中近三分之一的干部因工作变动有进有出,但传帮带、一诺到底的初心始终如一。

6组村民涂望来,右手肢残,半劳动力,上有父母、下有儿女,一家六口仅靠妻子务工收入。县长陈洪豪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上门认下这家“穷亲戚”。在陈洪豪的鼓励与关心下,涂望来将危房改造了,并承包组里的鱼塘搞立体养殖,水里养鱼,塘边养羊,年收入有了“大跃进”。脱贫了的涂望来,时时不忘党的恩情,积极上进,2019年光荣地入了党。

驻村4年,结对4年,所有干部在程许认下了2至5户“穷亲”。从此,程许成为包保干部人生中的又一牵挂。为了发家致富,陈善林贷款买了一辆小货车,但常常无货可拉,游涛主任获悉后便成了他的铁杆“业务员”。曹群柳想务工但无一技之长,副主任阮仕育介绍他到县城学校当厨工,不仅挣得一份不错的收入,还照顾了上高中的儿子。

三天两头透析的程功陆,孤身撑起五口之家的莫红吉,全家多病的徐立树,腰身勾成七字的夏清记,肌肉日渐萎缩的涂书泷,患骨髓癌、乳腺癌的陈友华,换了半边肺的涂诗雄……这些“患难亲戚”,成为干部们时时叨念的高频词。一有空闲,干部们就往他们家里跑,送去慰藉,送去政策,更送去关爱。

成天游荡的许玉有外出务工了,腿残的陈则柱开起了小吃店,因病致贫的徐立学办起麻饼厂并带动20余名乡邻务工增收,身残志坚的陈大来与人合伙养猪建起了小洋楼……这些“奋发亲戚”,让干部们聊起来就有成就感,几年的付出与艰辛,终于迎来了厚厚的回报。贫困户增收有了门路,“两不愁三保障”得到有效解决,日子慢慢红火了,这就是对结对帮扶最好的回报啊!


  四度寒暑,驻村输血又造血,结对扶贫又扶志,程许的体格日渐健壮,容颜日益焕发,胸襟日趋宽广。正如“九零后”风华正茂,前景不可限量,未来定是一片阳光。

(编辑:葛素文   编审:唐成)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4/202007/99a623d48e48e49eeb57f7a1f2d29b30.jpeg